>
一行人在一万五千兵马的拱卫营下出了火车站,朱由校也登上了火车站外早已准备好的大辂。
南京北站实际和南京东站、南站的规模一样大,而百姓们也知道了皇帝今日会临幸南京,因此早早在广场四周等待了起来。
当大辂和一万五千兵马、衙役开始行动的时候,许多南京百姓都开始围观了起来。
作为拥有一百七十几万人口的南京城,随便多出一些看热闹的人,那数量都不少于十数万。
乌压压的人群从南京北站一直到了外城郭的北门观音门,而朱由校也一直在车内打量玻璃窗外的景象。
那人山人海的景象也是他未曾感受过几次的,到了这里他才知道,为什么那些雄主都喜欢大张旗鼓的巡游,因为这种感受想好像每天都在巡视自己的天下,接受万民的臣服。
“这南京城的人口到底有多少?就单单这出来围观的百姓,恐怕就不下十万吧?”
大辂上,朱由校开口询问,而早早做好了准备的魏忠贤则是献媚道:“回万岁,按照上个月户部的回禀,南京人口约一百七十三万。”
“这么多?比京城还多……”
听到这个数目,便是朱由校都不免咋舌,但他却并不觉得惊人,毕竟南京占地三十七万余亩。
若是拥挤些居住,那足以居住六七百万人口。
不过,这个人口的前提是把外城郭内的十几万亩耕地、林地都拿来建造房屋。
“南京城内的耕地还有多少?”朱由校听到了人口数量后,他就觉得南京城内的耕地恐怕减少了。
“约十二万亩……”
不出他的意料,魏忠贤的回答也解释了增长的人口如何在南京城内居住。
由于大明的建筑讲究天人合一,因此高楼大厦并不适用百姓们的居住观念。
两层合院就已经让他们觉得压抑了,大部分人都是选择一层合院。
这样的占地面积广,居住空间不大,但奈何大明本身也是地广人稀。
人口增长的速度那么快,如果不改变建筑风格,那南京城的扩建是必须的。
对于朱由校来说,他没见过什么高楼大厦,也不想搞什么高楼大厦。
他觉得,自家弟弟在北京搞得东城和西城就挺不错的。
因此在得知南京城人口那么多后,他眼珠子一转,立马就大义凛然的说道:
“这南京百姓生活的地方太小了,原来的外城郭本体又是以丘陵、垒土为主,根本不足以保护百姓。”
“传南京工部尚书张延登!”
朱由校大手一挥,很快工部尚书张延登就出现在了大辂上。
“臣南京工部尚书张延登,参见万岁……”
张延登毕恭毕敬的行礼,也早就知道了皇帝会召见自己。
只不过,他想的是讨论修葺南京皇宫的事情,而朱由校想的却不是这个问题。
“这南京城的外城郭已经不适用了,国朝十七年时间,南京人口增加了这么多。”
“今吾命你带人堪舆城外,算一算若是将外城郭采用水泥建设,再扩建高资镇、句容县、秣陵关、江宁镇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额……额……”听到皇帝的话,张延登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外城郭的建设实际花费不了太多银子,但架不住朱由校圈的这个圈子有些大。
若是真的按照他说的那么圈,那小半个应天府都要被圈成南京城,外城郭最少要从现在的一百里,扩建到三百里左右。
这么一来,南京城占地最少要超过一百三十万亩,并且在圈入那么多城镇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