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这三件事情看上去毫无联系,但实际上却是牵连在一起的。
如松锦之战,虽然是崇祯催战所致战败,但是更大的原因在于内部。
后世大多数人误以为,洪承畴到了之后,崇祯就催他赶紧打,其实并非如此。
松锦战役是从崇祯十二年二月开打,一直打到崇祯十五年四月洪承畴被俘,一共打了三年多。
崇祯是在崇祯十四年七月催洪承畴开战,距离洪承畴督师辽东已经有两年零四个月,也就是说,洪承畴率十几万大军在宁远驻足了两年半。
崇祯在这一战拿出了自己最大的信任,也足够坚持,上一个他给了两年时间的人还是袁崇焕。
因此,在给了洪承畴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准备,却发现洪承畴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崇祯急很正常,而他急的原因就在关内。
崇祯十三年、十四年两年全国近八成地方遭遇旱情,大量百姓从贼不说,大明财政也开始崩溃。
倚重的田赋已经收不上来,负责围剿流寇的西北四镇出现逃兵,所有的逃兵都投靠到了李自成的麾下。
作为流寇的李自成等人因祸得福,利用投靠而来的西北边军组建成为老营,又依托“三堵墙”的战术先后击败明朝关内野战军。
到崇祯十四年一月,李自成更是攻克洛阳,执杀福王朱常洵,围攻开封。
崇祯十四年的旱情未减,以至于明军在中原收不上粮食,大军人饿马乏,而李自成靠着绞杀地主获得粮食,并与罗汝才合兵。
二人佣兵百万,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斩杀明军六万,连克商水、南阳等四十余州县。
税收收不上来,田赋收不上来,中原野战军被全歼近三分之一。
这就是为什么崇祯催促洪承畴出兵的原因,因为再不出兵搞定松锦之战,那李自成就称帝了,想要围剿他只能在这一两年内进行。
所以崇祯需要洪承畴打赢松锦之战,然后带兵回关内围剿李自成。
崇祯十三年和崇祯十四年这旱情最严重的两年,是明朝最收不上来赋税的两年,是百姓最痛苦的两年,也是李自成崛起,洪承畴惨败的两年。
】
这场天灾直接导致了明朝在长城内外两线作战失败,如果是一线,那大明还能再挺几年,但关键是两路都失败了。
这是明军唯一一次两路战败,而两路战败的结果就注定了明朝国运进入倒计时。
朱由检要用这两年做文章,也是他一开始就定下的想法。
只不过,执行人从他变成了朱慈燃,而朱慈燃的政策本来不算太狠,但配合这两年的天灾,那就有些毒辣了。
在两京九省都遭遇旱情的情况下禁止出售平抑粮,把粮价炒高到一两银子一石以上的价格,让百姓在中原吃不起粮食,只能迁移。
这一举动,无异于是在吃人血馒头,但这个馒头,朱由检不得不吃。
他不吃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江南三省的问题。
三省的问题不解决,那它们还是会像历史上一样,下吸四川湖广,上吸北方。
江南一旦有事,北方就得陪葬的局面便无法改善。
“今岁旱情如此,且不提朝廷铁路已经算是以工代赈,单单秋收后的田赋粮便是一个问题。”
朱由检沉思之后对洪承畴说道:“今岁遭遇旱情的各府县,蠲免赋税一年……”
“下官领命……”听到朱由检这么说,洪承畴便知道,今年的大明的赋税可能要腰斩了。
不过即便如此,他却也没有什么办法,谁让旱情如此,无法阻拦呢?
至于百姓,却是只能苦一苦他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