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容不得自己“治下盛世”出现污点的朱由校来说,如果张名震说不出什么所以然,那被发配恐怕已经是板上定钉的事情了。

    “万岁,大同是全山西最为干旱的地方,既无大江,也无大河,些许微末河流根本养不活几十万百姓。”

    “臣说尚能坚持,是因为眼下的山西粮食充足,只要耐心等着旱情退去,那百姓立马就能安居乐业。”

    “万岁作为天下之主,想让百姓吃饱穿暖是人之常情,可大同府的条件就这样。”

    “眼下国朝积欠的银两不在少数,大同百姓能有稠粥喝,已经是万幸了,着实不敢再对朝廷添加负担。”

    “况且,即便朝廷拨来银两,眼下大旱尚在,即便发来银子也不够买东西,不如运粮食。”

    “至于粮食,大同府上个月刚刚接收北直隶的六万石麦子,眼下还够吃。”

    “最后百姓的衣服,臣也已经上疏由户部拨发,只是还未到。”

    张名震对朱由校解释着为什么大同府不向他上奏的原因,听过解释后,朱由校虽然皱眉,但却没有再说什么。

    他侧过身子看向朱由检,踌躇了片刻后询问:“弟弟,这旱情……”

    “按照星象,估计北方旱情在今年便会结束。”朱由检不待他说完便主动抢答,同时看向城门下的百姓:

    “大同耕地不下二百万亩,一旦旱情结束,其中一百六十多万亩水浇田和旱田就可以恢复生产。”

    朱由检说完,他转头看向了自家哥哥朱由校,认真道:

    “眼下国朝已经有了四个工业区,年产拖拉机二十四万台。”

    “这些拖拉机若是用于恢复南北旱情过后的生产,那可以让七千余万亩耕地复耕。”

    朱由检语出惊人,没人想到拖拉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这个程度。

    尽管只是初始版本的拖拉机,耕地效率不如后世恐怖,但数量产生质变,年产二十四万台拖拉机,足以让大明延续百年国运。

    这些机械若是用到开垦新地上,那大明每年耕地都得在原本增加的基础上,再增加近五百万亩。

    “国朝眼下有多少拖拉机了?每年新开垦的耕地有多少?”

    朱由检看向陆文昭,他是故意询问,用陆文昭的口来安抚山西人心。

    “回万岁,殿下……”陆文昭心知肚明的作揖回礼:

    “国朝眼下有拖拉机六十二万七千余台,每年可开垦新地一千二百余万亩。”

    “今岁的二十四万台,除八万台运往齐国,剩下的十六万台,尽数用作国内,拖拉机数量可增至七十八万余台,开垦近一千六百万亩耕地。”

    齐国的发展迅速,大明却也不差。

    只是齐国发展后很容易体现出来大明却因为体量太大而不能直观感受到变化。

    如耕地,齐国十年时间耕地从无到眼下一千三百多万亩,这是零到一千三百多万的变化。

    大明呢?十年前八亿四千多万亩,现在十亿四千多万亩,总量很大,但增加的比例相较人口却并不多。

    齐国不同的地方在于人口太少,资源太多,对于齐国来说,人口才是最重要的资源。

    因为早期的人口不足,齐国即便买得起拖拉机,却也没有人使用,这也是金铉和夏允彝催促朱由检开放移民的原因。

    如果齐国一开始就人口充足,那眼下的耕地数量恐怕早已数千万亩。

    齐国这两年耕地增加这么多的原因,就是因为人口不断涌入,而这个趋势到现在还没有结束的势头。

    这个势头十分强劲,但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这个势头已经有些过分大了。

    尤其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