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淮河防线,也不能拥有完整的长江天险,这也符合犬牙交错的原则。

    可对于大明来说,让南直隶拥有淮河防线和长江天险,都是为了保障没有任何一股北方势力能直接越过两道防线来进攻南京城。

    两京制给了大明足够的灵活,皇帝在南,南直隶的十四个直辖州府立马就有了统一指挥,是皇帝的一条好退路。

    对于明代皇权来说,难以节制的是江西和浙江,而这两个省份难以拆分,更没必要拆分。

    迁移人口才是朱由检要做的事情,而这两省经过二十二年的政策受限,这期间已经迁移出去了不下六百万人。

    算上南直隶的话,三地合计迁移人口不下一千万人。

    但即便如此,三省人口还是有五千六百余万。

    不过这也说明三省潜力确实巨大,在日后也将继续承担对外移民的重任。

    只要两京制不瓦解,南直隶就有存在的必要。

    担心南直隶做大,就好像担心一国首都经济太高一样,杞人忧天……

    “日后哥哥和燃哥儿,还是得多在南北京走动,继续维持两京制。”

    “只要两京不出问题,朝廷就能不通过任何布政司,直接收取朝廷五分之一的税收。”

    朱由检交代着朱由校,朱由校也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

    两兄弟相顾一笑,朱由检也开口道:

    “马上午时了,也确实该午休睡觉了。”

    “弟弟先睡吧,我再看看你写的这些国策。”朱由校回应着。

    见状,朱由检也不多说,颔首之后便转身离开了这节车厢。

    剩下朱由校一人,也埋头看起了这一个半月里,朱由检写下的种种国策。

    倒是相比他们二人的闲暇,远在北京的朱慈燃可谓忙得不可开交。

    那东宫的春和殿内,整整齐齐的摆放了十一把桌椅。

    主位,朱慈燃坐着,桌上是堆积如山的三百份奏疏。

    下首左右两位,分别是阁臣洪承畴、孙传庭。

    再往下,便是李长庚、周延儒、温体仁、金铉。

    这六人便是大明的内阁阁臣,在他们后面,是东宫的孙可望、刘顺、张修、堵胤锡四人。

    东宫太监李永贞守在朱慈燃的旁边,负责传递一份又一份奏疏。

    这些奏疏交给各部,然后转交到了洪承畴的手中。

    洪承畴虽然将这些奏疏处理的很快,但他心里却是极为不高兴的。

    自孙承宗致仕后,他就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下一任内阁首辅。

    只是,现实给了他一个狠狠地耳光。

    齐王和皇帝都没有宣布新任首辅是谁,而是将这个位置一直悬空。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算了,他洪承畴忍了二十几年,这几年也能忍下去。

    但问题在于,后续齐王和皇帝宣布金铉、颜胤绍入阁,并且让洪承畴代为处理首辅所该处理首辅的事宜。

    这种处理方式,就好像让一个普通员工干着主管的事情,但待遇和称呼都还是普通员工一样。

    虽然人来人往的都称呼他洪承畴为“洪阁老”,但只有他洪承畴自己清楚。

    在圣旨没有下来之前,他始终只是一个阁臣,而并非阁老。

    这种情况就好像是一个考察期,在这个期间,洪承畴做什么都得战战兢兢,什么事情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什么,就会在齐王那里得到一个“差评”。

    这种办法对于孙传庭那样的人来说不是折磨,因为孙传庭并不在意自己的位置,他更在意自己能做多少事情,甚至他还会担心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