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爱好是做木工。

    毕竟是技术皇帝,知道不懂技术就乱搞容易出事,因此很难看到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微操。

    二十二年间以来,朱由校也就微操过几件事,但大体还是放手给下面人去做,这点倒是值得称赞。

    想到这里,朱由检看向了桌上的一个木雕。

    那是朱由校雕刻的,而雕刻的对象正是朱由检。

    朱由校似乎是想用这种办法,把朱由检立体的记在他的心里,让他的手下意识就能雕出自己所想之人的模样。

    朱由检不想去聊什么太多政治方面的事情,因为此刻的他已经将自己的经验写在了书本上。

    如眼下,桌上放着的那厚厚三本文册,便是朱由检留给自家哥哥、侄儿、大明的最好礼物。

    《五十年总纲》

    三本文册的书面名称如此,足以说明朱由检也大明想到了多少。

    只要朱由校和朱慈燃按部就班,这份总纲足以让大明走五十年的正确道路。

    自然,这不代表朱由检日后就不管大明了,他日后也会对总纲做出修改。

    毕竟理想道路是一回事,怎么走又是另一回事。

    “呜呜……”

    火车的汽笛声长长响起,这代表它即将在前方补充燃料。

    朱由检见状,和朱由校说了一声后,便起身回到了自己的车厢休息。

    至于朱由校,他也继续拿着《五十年总纲》翻阅了起来。

    虽然只有短短三册,但其中内容却足足有六十多万字,涉及了方方面面。

    想要把它看完且吃透,便是朱由校也得花费不少时间。

    一时间,车厢内只剩下了翻阅文册的声音,直到半个时辰后,火车才再度启动。

    在火车启动的声响中,火车也渐渐从交趾西北部的崎岖山区中走出,来到了广阔的平原上。

    这种感觉让人豁然开朗,而来到红河平原后,成片的稻田也映入了众人眼帘。

    明代的红河平原虽然可以做到一年三熟,但这个季节却并没有百姓种植作物。

    朱由校正疑惑时,朱由检也结束了午觉,从自己的车厢走了过来。

    见到他,朱由校才连忙询问道:“弟弟,这交趾一年三熟,为何当地百姓不种作物?”

    “呵呵……”听到自家哥哥的话,朱由检笑道:“自然是为了高产。”

    说着,朱由检解释道:“一年三熟不一定亩产高,不然琼州府恐怕已经是国朝粮仓了。”

    “况且国朝百姓追求口感,即便可以一年三熟,百姓也只会种两熟,或者一熟的品种。”

    “眼下交趾之地主要种植江南稻,江南稻在江南一年两熟,到交趾是一年三熟。”

    “不过虽然是一年三熟,但单季亩产却不是很高。”

    “江南稻在江南的单季亩产一石二斗,在交趾却只有九斗半。”

    “一年种植下来,江南普通田地能产出二石四斗,交趾能产出二石九斗。”

    “看上去产量是交趾高,但仅仅多出五斗粮食,口感却差了不止一点。”

    “因此在交趾,便是普通百姓都不会吃一年三熟的江南稻。”

    “长此以往,许多农民也就延缓收割时间,尽量让水稻长得颗粒饱满再行收割。”

    “这样做之后,虽然只是两熟,年亩产却有二石五斗,口感也大大提升。”

    “不仅如此,只种两季水稻,农民也能多休息两个月,因此即便此地可以一年三熟,但百姓还是只愿意种两季水稻。”

    朱由检如此解释的时候,火车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