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局面。

    毕竟,以晋之钱荒来看,民间就算缺钱,也可以物易物。

    怎么可能像现在这样,十商九死、百货不通呢?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只见吴宁是一声苦笑。

    什么原因?

    呵呵,如果说出来是什么原因,狄仁杰非剁了他不可。

    为什么吴宁对这次大荒这么上心,不惜己身的想要救世?

    因为,归根结底,这场本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钱荒,是他吴宁造成的。

    ......

    首先,什么是钱荒?

    谓,钱少不敷流通。

    说直白一点,就是参与流通的货币总量太少,致使商业行为的阻塞。

    再说简单点:

    十个人各司其位,有种田的,有卖布的,有盖房子的等等,这个十个人正好可以形成一个社会闭环,也就是相互贩卖产出可以维持生活。

    那么,贩卖产出当然也就需要货币。正常来说,也许一百贯就可以维持这个闭环的买卖水平与外界持平。

    可是,如果这十个人没有一百贯呢?如果只有一个铜钱呢?

    这就是钱荒!

    钱太少,没法流通,或者没法正常流通了。

    一个铜钱的闭环,使得农民的粮食不能卖给布商,布商也没法购买房屋。

    武周朝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这样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在原本的历史之中,施行铜币与布帛并行货币制度的唐代,可是没有钱荒这一劫的,现在怎么有了呢?

    这个事儿吧,应该从十年前说起。

    十年前,吴宁骚包地给武则天上了一箱子《醒世方》,从而开起了唐周时代的商业之门。

    解除宵禁,废止坊市,不限制人口流通,等于是彻底放开了武周朝的商业束缚。

    商业的发达,就意味着货币流通总量的增大。可是,反观唐周时期的铸币量,根本就跟不上商业发展的节奏。

    从开唐之初开始,一直到武则天,甚至包括后来,一直到大唐灭亡,唐朝每年的铸币量长期保持在十几万贯的水平,最多的年份也就三十万贯左右。

    这个铸币水平是非常之低的,是北宋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吴宁的到来,使得北宋的商业规模,提前了三百年落子大唐。

    可是,大唐的铸币量又远低于北宋,所以,钱荒必然会在大唐横行,而且也一定比北宋来的更猛烈。

    但是,钱荒不可能一下子就出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朝廷应该有反应的空间。

    可是,为什么突然就来了呢?

    这,还是因为吴宁。

    好吧,吴老九在这次大荒之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一,长安城改造。

    吴宁任长安城造的时候,一场公地拍卖,把长安富户,外加天下客商的钱,差点没榨干了。

    二千五百多万贯啊!

    这其中,他用了一千万贯改造长安城。这算是花出去了,可还有一千五百万被武则天扣下了。

    其二,鼓动武老太太打吐蕃。

    为了吐蕃之战,武则天准备了三千万贯的军饷。

    可是,吐蕃之战到现在还没打完。

    没打完,意味着军饷还没发出去,这三千多万贯就在朝廷手里攥着。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周朝相当一部分的流通货币,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朝廷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