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了半天,这才讲到了正题。

    “小陶啊,关于规培制度的、改革的事,你已经知道了吧?”

    “听说了。”陶乐应道。

    “那就好。院里刚刚开完会,讨论了这事儿,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方案。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因人制宜。”

    他说到这里,特意停顿了一下,卖了个关子,等着陶乐主动来问。

    可惜等了半天,他也没听到任何提问。

    “哎,小陶,你还在听吗?”

    “我在听。”陶乐答道。

    规不规培的,她现在其实也并没有如何关心,反正人在萨市,天高地远,不影响治病救人就行了。

    孙滨无奈,只好自己接住了刚扔出来的包袄:“我给你解释一下吧。这个规培制度本身,院里还是很认可的,以往也确实培养出来不少精英人才。所以.”

    他这么一说,陶乐就秒懂了:“所以院里还是准备继续执行下去,对吧?”

    “其实也不全是。”孙滨笑着说道:“要不怎么说是因人制宜呢?院里把现有的规培医们,分成了两拨。”

    “一拨是普通规培医,另一拨,就是小陶你了。”

    “我?”陶乐有些不明所以:“孙处长,你的意思是”

    “其实很简单。普通规培医呢,就继续流转下去,只不过,薪资待遇会有所提升,院里给的补助会提高不少。”

    “而你呢,则经院委会讨论通过,直接跳过规培期,成为我院的住院医,签订正式的用人合同,一应待遇都按最高的来。”

    “啊?”陶乐十分意外:“这样搞特殊不太好吧?要不我还是跟大家一起.”

    “哈哈,小陶你也不要太谦虚了。”孙滨朗声笑道:“其实单就医学会名誉会员的身份而言,只作个规培医也太屈才了,更何况”

    “何况什么?”陶乐奇怪道。

    “算了,这些事我也用不着多说。”孙滨想起了上午,市卫生局的魏局长急三火四跑过来说的那番话,心里仍然有些激动。

    “总之啊,以你的才学,从住院医干起都屈才了。对了,正式的合同已经给你寄出去了,注意查收啊!”

    挂上电话,陶乐还是云里雾里的,各种摸不着头脑。

    云市一院的效率是很快的,她这边合同还没收着呢,那边就已经知会了萨市中心医院。

    其实规培医也好,住院医也罢,对于援藏的这些专家来说,都是新来的小菜鸟,本来并不值得关注。

    可若对像变成陶乐陶老师,便又另当别论了。

    起码韩泰和甘义等人,还是相当理解云市一院所做的这个决定的。

    下午的时候,王章就通知陶乐,她可以作为带教医师,独立接诊患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