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的传言,小象都没有放在心上。

    相对比起来,还是以上这两个更加可信一些。原本还打算向普贤菩萨请教一二,只是普贤菩萨走的快,小象还没来得及问,菩萨便已经连背影都看不见了。

    ......自普贤菩萨之后。大日如来仿佛抓住了诀窍,以当年赠于三藏之《心经》为题,与三藏辩经。

    而与其说是辩经,倒不如说二人以对《心经》的感悟,相互印证。场面还是比较的和谐的,毕竟大日如来与三藏还有些交情,更没必要弄的剑拔弩张...两人辩经,也让在场的众僧获益良多。

    即便是二人收场之后,便是连带着佛祖在内的众僧,也尚且有些意犹未尽之意。

    短短二百六十个字的心经,可谓言简义丰,词寡旨深。但不论是三藏还是大日如来,皆能从中得出自己一种不同的感悟,听之令人豁然开朗。

    所谓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只此十数字,便能无限向外扩散,更引得诸多旁论,令人沉醉。

    孔雀大明王见猎心喜,半途而入。以自身成名之卷《大孔雀经》为基,也加入到了论法之中,因为他受大日如来邀请,加入密宗,成为密教护法明王之首,故而...三言两语之间,便将经辩的内容引入密宗教法之上。

    密宗的教法,其实在灵山一向不受重视...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若是佛法不够高深者擅自修行,极易堕入外道,则遗祸无穷。

    故而,一些不明所以的僧人对密宗为畏之如虎,甚至说其是邪魔外道,不是正途,难成正果。

    因此,即便此刻端坐于大雄宝殿之中的诸佛与菩萨,修行密宗之法者,也是寥寥无几。

    对此,密宗其实也很难辩驳,因为确实有些邪魔外道打着密教的名义招摇撞骗,再加上密教教主大日如来此前自锁浮屠山千年...形成这样的局面,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但似佛祖、观音菩萨以及孔雀大明王此等境界修为高深者,却早不限于一门一派,几乎可以说是样样精通...因此,当辩经的内容转变为密宗佛法之后,除了他们少数几位之外,大多是僧人...只能听得个一星半点。

    甚至明明有些词语,从他们口中说出来是一个意思,可听到他们耳中,全又觉着完全不同。

    不多时——三人身后各显异象。大日如来脑后升起一轮金阳,夺目耀眼,燃起金乌佛焰;孔雀大明王菩萨身后五色神光轮转,叫在场众僧心里齐齐一紧,生怕这身光刷下来,把自己刷走;而三藏身后则宛若大海浩瀚,汹涌澎湃,无边无际...又响起阵阵雷音轰鸣,似在诵念那三藏经文,细听之下,却又有不同。

    佛祖聆听片刻,心说:三藏见道矣。这应该是三藏根据自己佛法感悟,于那无字经上,所书之真经。

    少顷。三位高僧收了神通法力,大雄宝殿之上的异象,也就此散去。大日如来双手合十,向三藏说道:“三藏佛法之深厚,不在贫僧之下...不知三藏可愿来我密宗,任一尊护法明王之位?”不得不说,三藏是才,确实令人心动。

    以至于大日如来忍不住当着佛祖的面,挥动了锄头。当然,佛祖对此也并没有什么担忧之意,毕竟以三藏的性子...

    “多谢佛祖,但还容小僧拒绝。”大日如来对这个预料之中的答桉,也并不感到意外,只是轻叹一声,道:“世人对我密教多有误会...何况我密教如今本也良莠不齐,贫僧有意革新,而后使密宗教法重归正途,而后传于三界...奈何教中弟子不堪大用,并无传经人选...苦寻多日,竟只有三藏一人最为恰合...可惜...可惜...罢了,人各有志,既然三藏不愿,贫僧又如何能强求呢?”

    “此事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