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处于平原地带,沉晨军队就处于鱼梁洲、襄阳、樊城的三角江面上。

    很快他的军队就向着樊城靠岸,靠岸的地点在当时名字叫做匽聚,后世大概位置在樊城江滩公园一带,它的正南方是襄阳城,正西方是樊城,正东方是鱼梁洲。

    于禁眼下就驻扎在樊城里,见沉晨大军开始上岸,他不敢出城,只能坚守龟缩,这让原本沉晨安置的却月阵毫无用武之地。

    所谓的却月阵是种半圆形阵法,在外围布置战车,士兵拿长矛和弓弩在车内,后方背靠河流,敌人如果想利用骑兵的机动性,趁你上岸的时候无法组织阵型反击,就可以用却月阵抵挡,为南宋刘裕所创。

    见于禁胆子比跳蚤屎还小,沉晨便从容不迫地安排大军上岸,将营垒驻扎在了匽聚的高地处,包括北面的邓塞山坡,因为此时江水已经暴涨,淹没了地面,只能驻扎在山上。

    到九月七日,沉晨大军就已经在城外安营扎寨,夏侯惇和于禁心急如焚,一边派人向北方送信,一边加紧整顿军务,好抵挡随时进攻的沉晨军。

    九月八日清晨时分,沉晨令文聘和周不疑坚守营垒,自己则乘坐船只,率领三万人到汉江江面上,开始勐攻襄阳。

    天空暴雨如注,沉晨站在船上身披蓑衣,汉江江水滔天拍岸,大船随波摇摆,他抬起头看着阴云密布的天空,豆大的雨滴不断落下,让汉江江面溅起无数波纹涟漪。

    “将军!”

    吕常过来汇报道:“将士们已经登岸了。”

    “嗯。”

    沉晨看着远处那熟悉的襄阳城,说道:“这几日暴雨还会持续下,江面水位依旧会暴涨,我们必须将军队驻扎到地势更高的地方。”

    “岘山?”

    吕常目光望向襄阳南面的那片高山。

    如果说周围哪片山最高,自然是岘山最高,驻扎在山上应该不用担心被水淹没。

    然而沉晨却摇摇头严厉地道:“岘山决不能驻扎,每次下雨岘山山洪就会爆发,当年书院就被淹过一次,只能找高十余丈的小山坡,若是找不到,就自己垒土。”

    “唯。”

    吕常见沉晨严肃,只好应下。

    历史上吕常就是襄阳守将,当时关羽主要精力放在了樊城,没有攻打他,但他也够呛。

    岘山爆发了山洪,差点给他也淹了,也就是关羽的主力只有那么三四万人,且在集中兵力对付曹仁和于禁,不然吕常大抵也得凉凉。

    沉晨虽然不知道历史上岘山山洪的事情,但他住在襄阳二十多年,每次襄阳暴雨,岘山就会发山洪,这岂能是驻扎之地?

    当下沉晨三万人在襄阳东面找了大片丘陵小高坡安营。

    这里便是庞家之地,庞统的祖宅便在襄阳城东,原本有沃野千里,但百姓都迁移至南方,如今已成为空村。

    安营之后,沉晨静待大雨持续不断。

    历史上从八月底下雨,暴雨持续了半个多月,以至于汉江最高的时候暴涨了五六丈,十多米的高度,淹没了襄樊。

    现在这场大雨已经下了一半了,他只需要再耐心地等待时机便是。

    九月十日,汉水持续暴涨至三丈高,此时几近淹没了半个襄阳,城内各处水门持续不断地泄洪,却也无济于事,远远赶不上流入的速度。

    夏侯惇将北、西两方的七八处水门关闭,延缓城内进水速度,让水流从地势更低的东、南水门流出。

    但这无疑让东南两面的护城河水位极高。

    沉晨见有机可乘,立即下达命令,浩浩荡荡船队从汉江驶入襄阳护城河,那护城河宽达百米,在水位的衬托下艨艟斗舰等船只居然已经与城池齐平。

    荆州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