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这孩子你怎么看?”

    年轻人笑道:“挺奇怪的,看得懂隶书很正常,但楷书可没有什么典籍书写,为什么他会知道呢?”

    楷书在汉末确实存在,但流行时间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就是说,书本的书写格式流行楷书,需要再过几十年之后。

    在目前这个时间段,公元195年,流传下来的全部书籍,大部分都由大篆、小篆、隶书等秦汉流行文字所写,也有小部分六国文字遗留的典籍。

    所以楷书的书写虽然要比隶书看起来更简单舒适,但市面上的书籍没有楷书体。就相当于在后世所有人都认识正楷字,可你却认识没有人书写的甲骨文一样令人奇怪。

    宋忠想了想道:“刘使君说这孩子很聪慧,是个天才神童,楷书比隶书还好认,想必是在哪里见过吧。”

    “也许吧。”

    年轻人点点头:“不过才九岁就说是熟读《论语》《周易》,我怎么有点不信呢?”

    宋忠笑道:“信不信明天再说,今天先把这些书晒好了。”

    年轻人苦涩道:“好吧。”

    说着又埋头苦干了起来,这些书籍都是宝贝,放在外面不知道多少人哄抢,要是被虫子蛀坏了,别说宋夫子得气死,就连他都得心疼好几宿。

    那边沈晨跟着那个叫文则的人进了后院,沿途过了几道回廊拱门,又经过了后厅,进入了一道长长的回廊。

    路上他对文则这个名字很好奇,问道:“小子名叫沈晨,请问您是文先生吗?”

    于禁好像就字文则。

    那人回答道:“我不姓文,我叫潘范,字文则,你叫我潘先生就行。”

    “潘先生。”

    沈晨应了一声,又问道:“刚才院子里的两位先生一位是仲子先生,另外一位呢?”

    潘范笑道:“他是王粲,山阳王氏听说过吗?”

    他就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

    沈晨颇为惊讶。

    建安七子是指文学上的成就,其中王粲的诗就是一绝。

    刘勰在《文心雕龙》当中就认为王粲是建安七子当中诗赋冠冕,可见其学识。

    虽然他们不像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人是当时最耀眼的明星。

    但在文学上他们的造诣便是公认的强者。

    所以今日能够进岘山书院,跟随王粲宋忠等名士学习文化的话,对于沈晨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