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了一阵子,既不能驳了太宗的面子,又不能打败仗,便只好对战阵做了改动,把那些空隙给补了起来,最终这场防御战大获全胜,太宗自然大喜,将这阵起名“平戎万全阵”!

    其实真正懂军事的人一看就知道,这座战除了名字好听点以外,可谓是漏洞百出,根本打不了仗。

    至于太宗知不知道这战阵没用?有可能也是知道的,但就算知道,也要继续弄下去,随后便又研究出几种,全部送到边境之上。

    他用各种战阵除了检验自家防御本领外,目的还是要彰显文治武功。

    能够玩阵法的将帅,可不仅仅是普通的帅才了,乃是文武双全,显然太宗是要告诉天下人,我赵光义文武兼备,是大宋最合适的官家人选。

    还有就是要控制边境将领!

    雍熙北伐,也就是二次北伐的时候,太宗皇帝曾经短时间和军中失去了联络,结果前面的将领居然打算回东京推太祖的儿子赵德昭为帝,这可把太宗气得七窍生烟,因此不但送去前线自家所画的阵图,同时还送去了一群文官监军,用来看着那些武将。

    从此之后,太宗皇帝便再没亲征过,个人武艺也懈怠了下来,每日只是吃喝玩乐,临幸后宫,强迫小周后。

    至于两座秘库,太宗皇帝便也少去了,不过武库倒是一直存在,毒库后来仁宗朝时被下令给毁掉了。

    自太宗皇帝以后,大宋皇室子弟便对枪棒不再感兴趣,毕竟太宗的几次大败也证明了个人武艺极难影响战场军事,个人武艺再厉害,也难以左右战场上的胜败,皇室子弟再少去习武,武库封存了百余年,直到赵柽将它打开。

    赵柽所练的霸拳,便是得自武库。

    武库中的招数武艺,大多马战得用,步战虽有却极少,像霸拳这样完整的再无。

    至于赵柽手上另外一种看不出根脚的武艺来路,则是源自黄裳编纂的万寿道藏。

    道君皇帝收罗天下道家典籍,其中有不少乃是道家的单本孤书,其内记载不乏拳脚武艺,他自小走动立经局编书院,便是看过不会再忘,黄孤的一身武艺也是出自万寿道藏,不过俩人都是照葫芦画瓢,没人指点,练出来的东西,许多都不一样。

    所以赵柽无论马上马下,都难有人看出根脚,即便是李助不提曾与周侗一战,他也不会使用周侗传授的武艺。

    李助这时将周侗所用的七种枪法特点,都讲述了一遍,对面武将好汉纷纷咋舌,只道枪原来还能这般使用。

    待说完之后,众人目光都看向李助,包括赵柽也眼含热烈。

    李助微微一笑,自是明白,这些人都想要知道那一战的结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