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兴的看着陈太一这边,“平步青云之上,便是超凡脱俗,除去身上脏恶,修成正果。”

    “若都像是陆公子你这般消极轻生,那长此以往,谁来治国,谁来管御百姓?”

    “若是明君贤臣不在高处治理国家,那到时候让一群庸碌无为的酒囊饭袋来治理国家,这国家不知道残破成什么样子!”

    陈太一看着仁知己,“先生的意思是,高位者,配得永昌,应与天地同寿?”

    仁知己缓缓说道:“正是,治国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论是东州还是东州各国,唯有贤君才能让国家强盛!”

    陈太一反问道:“那东皇可称得上是贤君?”

    这话让仁知己迅速露出了怒意。

    东皇太一,自然就是陈太一了。

    陈太一当初过早的就定了储君,并且很早很早就让太子主政,之后也退的干净利索,连尸体都没留下。

    现在的越国早就换了两个太子了,当年从太子变成越王的陈百治现在还年轻力壮正值当年,哪里肯立太子。

    不仅不立太子,连放权的想法都没有,根本没有学习陈太一急流勇退的意思。

    “先贤死社稷,今王守国门,正是因为有了东皇和历代先祖的努力,如今越王才更谨慎的治理祖宗传下的江山。”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越王修为高深,亲政爱民,越国内外无不尊崇,也唯有在越王才能让越国强盛万万年!”

    仁知己用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反驳了陈太一。

    三方很快继续混战。

    陈太一提倡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善待百姓。

    隗木翁认为王权气运乃是天生就有的,一切都是注定,武王一系就是正统的管理者,如今的地位名正言顺,现在的国家和分配制度也是最适合的。

    仁知己认为王权永恒,强者为尊,百姓和所有人都不应该想着不合身份的事情,唯有踏踏实实的各司其职才是作为人的职责。

    三人的说法里有很多都互相重合,但是侧重的论点都明显不同。

    陈太一讲究顺其自然,安心接受自己遇到的一切。

    隗木翁重点是维持合法性,明白武家的地位不容置疑。

    仁知己在为越王当喉舌,重点是让大家认可陈百治的统治,而非陈家的统治。

    武王认真的听着三位高人的对谈。

    他也并非是年轻不懂事之人,自然听出了三人的跟脚。

    武王没有听信一家之言,他很清楚统治一个国家需要不同的声音,而这三人的道理都适合武朝。

    顺其自然之道,适合对中下层使用,也适合去影响那些不愿意去争的人,或者是斗争失败的人,让他们放下心中的戾气,礼貌退场。

    王权天赋之道,适合大范围的推广,此乃安邦之策。

    王权永恒之道,不需要推广也会在那些站在高位的人之间流传,不管是各国国君还是重臣都愿意这种道理传播出去。

    武王很快大致判断出了陆乃翁的价值,这种人确实是需要扶持成榜样。(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