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武帝脑子一转,又搞出一套武功爵体系,想要激励士卒,但这东西换汤不换药,引不起人民重视,谁都知道汉家的军功爵是个什么货色。

    汉武帝没办法,眼看军功爵体系救不回来了,便根据军功爵原有的精神另建《击匈奴降者赏令》,相当于立功直接赏黄金,封侯赐食邑,这才能激励士卒奋战。

    这也是为什么秦代封侯极难,而到了汉武帝打匈奴的时候,到处都是因功封侯的缘故。

    纯粹是前代汉帝将这体系玩的崩坏,汉武帝没办法,只能掏出还有实利的侯爵来激励人,也算是尝到了军功爵崩坏后的苦头。

    而这时候,既然军功爵彻底烂掉了,后面的汉帝也就继续烂上加烂。

    皇帝即位,赐爵。立太子,赐爵。皇帝加元服,赐爵。皇帝改元,赐爵。有祥瑞,赐爵。有自然灾害,赐爵……

    赐爵数量之多,让人瞠目结舌。

    比如汉宣帝刘询在位27年,赐天下民爵14次,其中有不只赐一级爵位的情况,累计赐爵达十六级。

    不过爵位赐的多了,天下男子不可能人人都是十多级的高爵,所以汉家天子又有新规定,就是所赐予的爵位最高不能超过八级。

    这就分化成了高等级的吏爵和低等级的民爵。

    身为高爵的官吏,可以立功,或者被赐予吏爵,继续往上升。

    而普通庶民,接受赏赐的民爵就只能达到第八级公乘封顶,所谓“爵过公乘,得移与子若同产,同产子”,也就是民爵超过八级以上,超过的级数就要转让给兄弟子侄。

    如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汉代“民爵八级制”。

    历代汉帝之所以乐于赐天下人爵位,大概就是秦代最珍贵的军功爵,到了这时候已经彻底成了空头荣誉,除了一个称号之外,啥东西都没有。

    统治者们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只要下一个诏书,赐给人民一个空虚的荣誉头衔,就能表现自己的慷慨恩德,达到普天同庆,收买人心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聪明的统治者除了给出一些空头称号外,往往在赐爵的时候,也会伴随着赐牛酒,减免租赋等些许利益,让黔首庶民们对其感恩。

    汉朝的最后一次向天下赐爵,是汉献帝立曹操女儿为皇后,借此突出曹操的地位。

    后来曹操掌权,肢解二十等军功爵制度时,除了保留和改革侯爵外,觉得这民爵八级制也挺不错,收买人心挺好用的,便保留了下来。

    民爵八级制度一直延续到唐朝中期,成为历代王朝祝贺节日喜庆的廉价点缀品。

    这就是当年秦孝公和商鞅建立的军功爵制度,最后的下场。

    赵佗心中幽幽一叹。

    他知道军功爵制度的最终结局,而他自己又是从这个制度里一级一级爬起来,可以说是军功爵制度的直接受益人,对于这个制度自然有些感情。

    赵佗瞥了王戊一眼后,目光再次望向了帝榻上的始皇帝。

    哪怕在秦国统一天下后,需要不停征战的军功爵制度已经不太适应帝国的需求,在制度契合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进行转变。

    赵佗也一直有对军功爵进行改革的心思,但再怎么样也不是像皇帝这么玩的呀。

    直接广赐天下黔首爵位。

    要知道军功爵制度的最终崩坏,就在于统治者的大肆赐爵,虽然汉代的大规模赐爵是从刘邦开始,全天下赐爵是从刘盈开始。

    但或许他们是在学秦始皇呢?

    这位千古一帝,正是破坏军功爵制度的始作俑者啊!

    今天始皇帝想要在全天下赐黔首爵位一级,或许短时间内害处还不大,但开了这个坏头,后来者纷纷学习,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