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被赵佗祸水北引,拉去打匈奴和月氏,但也出兵三十万,不仅劳师远征,耗粮无数,还让这些人耽误了那一年的春耕和秋收。

    与此同时,秦国四面开战,李信、冯无择、李由这三部虽然兵力不多,但也是要征丁耗粮的。

    内有修宫殿、帝陵、驰道、直道,外有四方战争。

    数十万人放弃农桑,来回运输服役,哪个国家经得起这样的消耗啊。

    秦国内部也不是没钱没粮,皇帝那难以计数的宫殿里就堆积了数之不清的珍宝,敖仓等重要仓库里也储存了数以百万石的粮草。

    只是皇帝的珍宝怎么可能拿出来国用,敖仓的粮食也是战略物资,更不可能随意动用。

    少府和治粟内史的收入不足怎么办,那就只能不停的向天下黔首加口钱、算赋,以满足帝国日益所增的需求。

    所以之前皇帝宁愿空口赐爵给天下万民,也不愿减免租税,哪怕李斯和赵佗提议了,但到了最后所减免的份额也不算太多。

    认真的来讲,现在秦国的财政已经是有些入不敷出,虽然还没破产,也是赤字频频。

    赵佗估计皇帝很清楚,否则不会通过加赋税来维持国家的开销,但皇帝并不愿意停下,或者也很难停下前进的步伐。

    秦国这辆马车,自从商鞅变法之后,便驶上了一条高速通道,以极快的速度超越了六国,兼并天下。但同样的,在高速行驶了上百年的帝国马车,并不是那么容易停下来的。

    子婴抬头,有些希冀的看着赵佗,说道:“君侯向来多智,又得公输秘法传承,屡屡献出强国之法,或许有开源生财之道,缓解当今境况。”

    “开源生财之道?”

    赵佗转头看向远处还亮着灯火的行宫。

    这样的法子,他自然是有的。

    既然快到了齐地海边,那就可以从盐政下手,将如今耗费薪材和人力颇多的煮盐法改革成晒盐法,降低成本而增加产量,用此万民所需的东西来为帝国增加财源。

    只是那样有用吗?钱越多,粮越足。

    皇帝的野心和迈动的步伐也就只会越大,他前进的步伐就更不会停止下来。赵佗这次回来后,就明白了,跟在始皇帝后面缝缝补补终归是无用。

    晒盐法这类的生民利计,他会弄出来,但不是现在。

    “或许该想办法让皇帝去看看他治下的黔首万民,到底过的是怎样的日子。”赵佗仰望星空。

    耳边再次响起白日封禅时,始皇帝说的那些话语。

    赵佗当时没有恭维和拍马,只是同样的借用比喻,向皇帝表达了他自己的看法。

    “你想做永不落下的太阳,但这天下,又经得起太阳几年的暴晒?”

    泰山一夜,十分平静,并没出现什么意外。

    待到第二日一早,始皇帝并没有立刻下山,而是带着群臣再次前往泰山之巅,亲眼看着那云海中朝日初升的场景。

    他的表情很严肃,那双眸子一直盯着那从云海中升腾的太阳。

    直到太阳升上了高空,他才收回了目光。

    没人知道始皇帝在那一刻想的是什么。

    待到观赏完日出后,始皇帝便带领群臣从泰山阴坡下山。

    然后整个封禅队伍,又马不停蹄的前往泰山南边的梁甫山,在那里筑坛以祭祀大地,最终完成封天禅地,完成了整场封禅之礼。

    封禅之礼顺利完成,这一次东巡的首要任务就算是搞定了。

    在济北郡守组织的“百姓”高呼“陛下万年”的热烈氛围中,始皇帝很高兴,在激情涌动之下,也不再考虑帝国财政的问题,大手一挥,决定免除整个济北郡一年的徭役和租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