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将闾没有说话。

    在斟酌了许久之后,高陵君公子将闾的幕僚孟生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同时,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扫了一眼摆在公子高书案前的那份请帖。

    如果公子将闾婉拒,那其他王公贵族会不会也跟着他婉拒。到时候,这场宴会怕是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毕竟有公子高在咸阳监国,很多地方事务并没有得以荒废。

    其实,当孟生得知自己君上抵触前往公子高府邸赴宴的时候,孟生还是挺高兴的,因为这样,一旦赵昊有了争夺皇位的心思,自己君上立刻就可以投靠赵昊。

    而与此同时,公子高已经走到了宫外。

    紧接着,他便吩咐府里的人准备礼物,前去公子高府邸赴宴。

    说到这里,不由皱起眉头,好似在责怪杨熊没有办好这件事。

    公子高点了点头,然后平静地问道:“府里的宴席准备得如何了?”

    甚至有时候嬴政在地道里都能听到他与自己幕僚商议奏折的过程。

    只可惜,公子高能力虽有,就是心术不正,否则也不会跟妖人唐举之勾结。

    “君上!”

    “如此甚好。”

    “放心,本君跟六弟十多年的感情,本君相信他会做出明智的选择的。”

    “哈哈哈,登门拜访也好,谢罪也罢,反正本君是要招待杨卫士的,到时候,咱们不醉不归!”

    听到这话,公子将闾沉默了半晌才徐徐点头:“你说得不错。”

    说完这话,还不等公子将闾开口,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今日岐山君这场宴席,一是为了提前庆祝接下来的废立之事,二是为接下来的党同伐异做准备,若君上不给岐山君面子,纵使岐山君不在意,他底下的人会怎么想?

    再者,虽然君上以前跟岐山君的关系还算不错,但此一时彼一时,眼下咸阳的格局,岐山君一人独大,他是否愿意与君上和睦相处,这是君上必须要顾及的,终归云阳君之事乃前车之鉴,同样都是兄弟,谁知道岐山君会怎样想?”

    “那赵高、胡亥那边,君上可有防备?”唐举之又皱眉道:“据老夫的挂象来看,三日后的祭奠,并不太顺利!”

    但反复思考之后,他还是决定履行自己作为一名幕僚的职责,那就是替自己君上顾及眼前。

    “胡说八道什么!”

    马车内很快陷入了沉默,只有车轮滚滚的声音与路边传来的叫卖声。

    还记得上一次大朝会的时候,各地方主官来咸阳被始皇帝那‘千里封侯,王里封王’的豪言壮语惊得一整年都没睡过好觉。

    “君上且放心,老夫有办法对付秦王昊!”

    这也是嬴政迟迟没有动手的原因之一。

    整座咸阳城,像杨安这样的人,怕是不在少数。

    可惜,照目前的局势来看,连皇位最终会花落谁家都不清楚,更别说出海挣军功了。

    因为相比起早就跟公子高勾结的公子荣禄,这种被逼投靠的人,难免会遭到公子高的警惕,甚至打压。

    说着,他又话锋一转,正色道:“更何况,岐山君有先帝密诏!我看密诏公布,谁敢说岐山君是乱法之人?”

    而且,公子高之所以要在祭奠之前宴请百官,无非就两点:一是为了宣示主权,二是为了分清敌我。

    “君上!”

    毕竟秋后算账的事情在以往的争权夺利中,屡见不鲜。

    在他暗地里接触国事的这段时间,他每日寅时就从岐山君府邸坐车到皇宫,跟李斯一起主持政事,随后协同李斯等一众内阁大臣处理奏折。

    “这这这这如何使得?”杨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