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恰巧。
这个问题唐锐可以直接给出答案。
“关于缆绳的问题,大家都知道,那就是碳纳米管,根据计算可以得出,只要碳纳米管制造的缆绳,抗拉伸强度达到70GPa,那么就达到了太空电梯的制造标准。
目前深红公司制造的碳纳米管,抗拉伸强度是350GPa,远远超出太空电梯对于材料强大的需求。
同时,整个太空电梯所需要的80根5.2万公里长的缆线,可以在半年的时间内制造完毕。”
唐锐开口,直接把太空电梯最大的难点给解决了,之前碳纳米管的强度,大家都知道,但问题是想要制造那么长的碳纳米管,根本就做不到。
但这对于唐锐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请问唐院士,5.2万公里的长度,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长度?”
一位院士在听完之后,马上开口询问道。
并不是说针对唐锐,只是在询问其中的关键问题,毕竟这个长度也是有说法的。
“根据我对太空电梯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地球表面的底座到空港空间站这一段,这段的长度是3.6万公里。
第二阶段就是空港空间站,这里要制造一个巨大的圆环,利用离心力产生伪重量,让工作人员可以长期停留在空港。
第三阶段就是从空港空间站到缆线尾端的配平重力武装卫星平台,这段的长度是1.6万公里。
之所以是5.2万公里的长度,首先考虑的是地球同步静止轨道的高度,第二考虑的是武装卫星平台的重量。
如果没有武装卫星平台,那么缆线的长度就需要达到13万公里,这肯定是不行的。
但要是武装卫星平台太重,虽然可以缩短尾端的缆线的长度,可那样会导致整个平台的稳定。
所以经过无数次的模拟计算,5.2万公里的长度,就是太空电梯缆线长度的最优解。”
唐锐毫不犹豫,直接把具体的情况说了出来。
这都是经过红莲多次计算后,得出的最优结果,长一点和短一点,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
“唐院士,根据你的说法,空港空间站使用离心力制造重力,但那样一来整个空间站的质量就会变得非常可怕。
一旦空间站发生倾斜,那么太空电梯的缆绳就会崩断,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
又一位院士提出疑问,毕竟这确实是一个致命的问题,除非你能保证空间站绝对不会有任何一次倾斜,否则的话就算是碳纳米管,也承受不住空间站力量。
“关于这一点,其实很好解决,那就是把空间站与太空电梯主体轨道分离,不进行硬连接,只使用软连接。
虽然这么做,在姿态调整和轨道控制方面会有很大的问题,但只要使用电磁轴承一样的软连接,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这个技术已经被我攻克了,所以空港空间站的轨道、姿态和倾斜角度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众人听完之后,都点点头。
如果这么说的话,那么太空电梯项目的技术难点,基本上就已经被攻克了。
至于工程难点,那最多就是费点事的问题。
“唐院士,对于太空电梯的制造地点,你有什么推荐吗?”国院办的人询问道。
唐锐说出四个字:“摩加迪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