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刚到彼得堡美术学院门口,李谕就看到托尔斯泰正在与一名比他高大一些的中年人说着话。
李谕一眼就认出来了,好嘛,竟然是高尔基。吕碧城可不认识高尔基是何方人物,着急忙慌要去找托尔斯泰签名。
托尔斯泰也看到了他们,打起招呼:“你们来得还挺早。”吕碧城拿出昨天买的一套书,托尔斯泰笑道:“你们买得还真全。”随后就一本本签好。
高尔基观察了一会儿,问道:“你们是……来自中国?”可算是有个不把自己当小鬼子了,但李谕很好奇,问道:“您是怎么看出来的,高尔基先生?”高尔基却惊讶道:“你认识我?”李谕笑道:“不仅认识您,我还知道那句‘让暴风雨来得更勐烈些吧’!”这句出自高尔基名篇《海燕》的诗句,恐怕全中国人都知道。
如果单论知名度,高尔基此后在国内的地位恐怕比托翁、陀翁等人都要高。
虽然不排除其中包含政治因素,但高尔基本人在文学上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同样不容小窥。
茅盾在1946年左右就说过:“高尔基对于中国文坛影响之大,只要举出一点就可以明白,外国作家的作品译成中文,其数量之多,且往往一书有两三种的译本,没有第二人是超过了高尔基的。”鲁迅这种眼光很高的人对他的评价也不低。
高尔基再次惊讶道:“你还会背我的作品,真是令我感到不可思议!至于为什么能看出来你是中国人,因为我见过不少日本人,与你的感觉并不相同,所以就算是没有辫子,我也知道你不是日本人。”托尔斯泰说:“你要是知道他的名字,就更加觉得不可思议,他便是那位积贫积弱的清国崛起的科学巨匠李谕。”
“哦!?”高尔基忍不住再次打量了一下李谕,
“竟然能在这遇见!我还想明年或者后年去美国时见一下你,我很想知道一个清国的科学家是怎样做到令欧洲科学界刮目相看。”过两年,列宁就会派他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
李谕说:“科学与艺术还是有些不同的,艺术受文化环境的影响很大,但科学却是隐藏在自然中的史诗,并不会因为人类不同的意志而左右。”高尔基道:“说得有理,你对科学的见解属实让我钦佩。”托尔斯泰又对高尔基说:“我已经看过你写的那本《在底层》,如此写,恐怕沙皇政府还会逮捕你。”高尔基参加过不少次游行示威,但他的名气目前比不上托尔斯泰,沙皇政府不敢抓托翁,却敢逮捕高尔基,他已经两次入狱。
高尔基满不在乎:“反抗是必须的,不然怎么争取。远东局势如此混乱,一旦有点问题,底层人的生活将更加困苦。”托尔斯泰问道:“你也认为我们会与日本人发生战争?”高尔基对世界局势比托翁要更加关注:“在所难免,但如此行径,就算是清国参与一起对抗沙皇的军队我也不奇怪。”很可惜清国不敢参与。
托尔斯泰同样是一直反对日俄战争:“西边的事情都办不好,却跑去远东,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不仅后世,目前俄国西部欧洲部分的人口占比更大。
只不过他们也不会想到日本人会赢。高尔基说:“托翁您不用过分担心我,也不必再次向科学院文学部请辞,这样的话我实在过意不去。”此前高尔基被捕后,托尔斯泰与契诃夫等人一起到科学院文学部请辞荣誉院士以示抗议。
托尔斯泰说:“我对诺贝尔文学奖都不在乎,一个荣誉院士又能怎样?对了,你有没有契诃夫的消息,他的病情如何?”高尔基说:“他现在法国尼斯避寒养病,这个病真的,哎!”契诃夫得的是肺结核,也就是肺痨,目前是不治之症。
他十年前照顾病人时不幸染上肺结核后,相当长的时间都居住在地中海沿岸法国南部的城市尼斯。
中间短暂回到过克里米亚的雅尔塔居住,但没多久还是回了尼斯。托尔斯泰说:“三年前我在雅尔塔见过他,他的气色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