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意味,但珀·费雪如今已差不多知道自己理解有误,厚着脸皮接过来:“我是懂中文的,用不了多久可以读完。”李谕戏谑道:“到时候还望参赞大人指摘。”他可不信对方真能读懂。

    珀·费雪走后,朱国桢说:“想不到洋人原来是这么看待我们的典籍。”李谕已经见怪不快:“改不了的。”朱国桢说:“如此说来,洋人的文字不过尔尔!”李谕说:“也不要这么自信,只能说东西方的思维方式存在很大不同。”朱国桢说:“那你刚才不留他下来多讲讲?说不定还能让他真正了解尊重我们的文化。”李谕说:“有个英国人这么说过:他是放羊的,我是砍柴的。我们两个聊了一下午,他的羊吃饱了,而我的柴哪?”朱国桢琢磨了一会儿,

    “这一句似乎有点道理,看来英国人说话还是有点意味的。”那一句出自《月亮与六便士》的作者毛姆。

    李谕说:“所以就算我能说通他,又能怎样?我获得不了什么,反而浪费了时间。书这个东西,就像植物,严重依赖水土环境,文化环境一变,无论是时间变迁,还是空间变迁,都会让一本书变得怪怪的。”朱国桢说:“可总不能让洋人就这么误解下去吧?”李谕摊摊手:“你也看到了,让一个洋人读懂中国有多难,必须他们心甘情愿花费大量时间才行,但又有几个人真愿意这么做哪?”朱国桢有些失望道:“可我们却必须要心甘情愿学他们的东西。”李谕拍拍他的肩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慢慢来嘛,事情总会有改观。”吕碧城此时也舒了口气,心中想:“李谕本事还真不小,看似不懂经学,不过又能次次在洋人面前维护经学,真是奇哉怪哉。”朱国桢走后,李谕又来到东安市场丁德山的面摊。

    “幼,是帝师!”丁德山已经知道了李谕的身份,

    “帝师再来我这小摊吃面,真是折煞小人。”李谕说:“我今天还真不是来吃面的,是有点大买卖想和你谈。”

    “大买卖?”丁德山拿起毛巾擦了擦额头,

    “帝师,我就是个小摊主,哪里懂得什么大生意。”将来东来顺可不是大买卖嘛。

    李谕说:“我是请你研发产品,成功后,会给你最低500两银子作为酬劳。”

    “五百两?!”丁德山极为震惊,这可是他四五年都攒不下来的巨额财富。

    李谕问道:“怎么样?做不做?”丁德山咽了口吐沫:“我无才无德,帝师怎么看得上小人?我除了会做点面,也不会啥。”李谕笑道:“就是做面。”丁德山更不明白了:“五百两能做出来什么面?”李谕说:“我考虑制造一种方便携带、随时随地都可以冲泡的面。”

    “随时随地?还有这样的?”丁德山当然没听过。李谕给他又解释了一下,然后说:“大体就是这样,但许多细节以及关键的料包调制,需要你的帮助。”丁德山感觉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完全是自己的老本行,主要五百两银子诱惑太大,于是答应下来:“希望不会让帝师失望。”李谕说:“我相信你肯定可以!甚至连推广的话术我都想好了,就叫‘匠人精神的传承,永恒流传的味道’。”丁德山不好意思道:“帝师过誉了。”李谕说:“哪里过誉了?你是不知道,在大海对岸的日本国,烧个几十年米饭都能被当作米饭之神,也就是所谓匠人精神。你已经做过成千上万碗面条,哪里不配?”

    “匠人精神这词听着真是有文化,我喜欢。”丁德山说。李谕哈哈笑道:“你要是喜欢,以后我们推出的方便面品牌就叫匠人,大批地往日本销,也挣挣小日本的银子!”

    “帝师这话听着解气,我必须干!”丁德山说。

    “太好了!明日你就可以来我府上,放心,误工费我也会出。”李谕给他又打了个包票。

    丁德山异常感激,压根没见过这样做生意的:“帝师您真是青天大老爷!”第二天,丁德山早早就过来。

    李谕给他讲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