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问题,哪怕到了一百年后,也没有真心绝对准确的智力测验。

    影响智力因素实在太多,智力涉及的各方面也有复杂。

    大部分的智力测试其实是偏向于逻辑能力及数理能力,虽然它们的确很看重智力,不过总归是片面的,对于文科、艺术方面的能力测试几乎空白。

    总不能一概而论,说一个音乐天才或绘画高手就是弱智吧?

    连专业智力测验都无法做到全面,更别提网上那些山寨测试。

    记得初中时,李谕自己也做过网页上的那种测试,等待结果的过程还是很惊心动魄的,毕竟谁都希望自己是个聪明人。

    要不为啥“蠢货”是一句骂人的话哪。

    当李谕看到手机上显示146时,高兴坏了,到处炫耀自己是个天才。

    然后其他同学也好奇测试,结果好多都是140+……

    简直捅了天才窝!

    只能权当一乐。

    到了李谕穿越前时,IQ这个概念正在被逐渐淡化的原因。

    这可以看作教育学本身的巨大进步,不把所谓智力看做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衡量标准。

    更何况根本无法准确获得所有学生的智力结果。

    退一步讲,就算是真能得到,又能怎样?放弃那些智力测验相对较低的学生?专门培养智力高的?

    这不就又走进了绝对论的陷阱。

    当然了,这是后话,教育学发展到那个地步还需要很多年,尤其是社会本身的发展程度至关重要。

    而在早些时候,智力测验虽然有很多负面影响,仍旧有那么一些意义。

    只不过一定要注意它是一把双刃剑,就看怎么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