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你们慢慢会有新发现,届时能发在《Science》与《natural》上。”

    何育杰说:“卢瑟福教授的许多实验都需要特定的实验装置。”

    李谕说:“一点点来,哪怕只是改进其实验器材,也是值得研究的事。因为很多实验器材本身就是现代物理学的高度结晶,比如盖革计数器。”

    何育杰深受启发:“多谢院士先生引导,与您说话,受益匪浅,我心中已有了未来一两年的研究规划雏形。”

    李谕说:“你在英国跟对了教授,照着卢瑟福先生的路子研究下去,绝对没错。”

    何育杰说:“我明白了。”

    等他搞上四五年试验,有了基础,李谕就可以帮着大大推力一把,看他能不能提前搞定质子的发现。

    这绝对是个诺奖级别的发现。

    历史上卢瑟福1919年发现了质子,但不知道为啥这么大的事,诺奖竟没有颁奖。

    卢瑟福是有资格拿三块诺奖的,但作为顶级物理学家的他只拿了一个“名不副实”的化学奖。

    192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一个叫做纪尧姆的人,估计绝大部分人压根没有听过,更不知道他干了啥。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诺奖得主大都是威震四海的物理学界顶级大牛,这个纪尧姆研究的合金领域真心不咋出名(貌似是用在钟表行业的一种镍铜合金)。即便到了后世,想找他的论文和研究资料都很困难,——知名度真的太低。

    类似的情况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中还有几次,李谕感觉可以让培养国人科学家补充这些位置。

    只这件事比自己搞科研难不少,不知道能做到什么程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