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

    司徒美堂说:“确实省心不少。”

    ——

    次日,大家一起坐上火车前往美国东海岸,李谕先行在芝加哥下车,他要去芝加哥大学看看胡刚复,然后到底特律视察一下生产情况。

    芝加哥大学。

    密立根的实验室很整洁,与上次来相比,密立根已经获得了更大的学术声望。

    几个月前,密立根发表了那篇重要的论文:通过油滴实验,给出了电子电荷的数值。

    他得到的结果已经非常精确,与现代数值仅相差1%左右。

    美国科学界对此尚且存在一定争议,因为有些实验室得到的结果与密立根的不太一样,甚至飘忽不定。

    大学里做过油滴实验的可能有所体会,以百年后仪器的精密程度都难免存在不可控误差,更别提二十世纪初。

    但密立根论文中的数据又确实比较清晰,所以科学界更多人士还是倾向于密立根是正确的,关键是实验设计经得起推敲。

    “院士阁下,”密立根走过来道,“很荣幸再次见到你。”

    “我也很荣幸,”李谕说,然后问道,“我推荐的那位中国学生胡刚复,您还满意吗?”

    “非常满意,”密立根说,“中国的学生异常刻苦,刻苦到令我恐惧的程度,他在实验室可以待一整天,饭都不吃。”

    李谕笑道:“也可能是贵校饭菜不太行。”

    密立根被逗乐了:“我想让他做个中国菜,没想到他却说不会做,要不我也能尝尝传闻中的水饺、豆腐。”

    李谕看着办公桌上的论文说:“将来教授先生一定少不了一块诺贝尔物理学奖,可喜可贺。”

    密立根已经知道李谕被诺奖评委会再次授奖的事,于是说:“院士阁下年纪轻轻已身负两块诺奖,该被祝贺的是你。”

    李谕旁敲侧击道:“今年诺奖再次分授两人,我认为这是鼓励科研人员最好的办法。”

    密立根似乎没有听出画外音,只是说:“分授三人岂不更好。”

    李谕心中叹了口气,知道如果他不同意,其助手是不可能获奖的,因为刊登的论文最后署名只有密立根一人,那名叫做哈维·弗莱彻的助手注定与此无缘。

    李谕想起同在芝加哥大学的迈克尔逊教授,又说:“迈克尔逊教授一次又一次刷新光速的精确值,教授先生有没有继续精进油滴实验结果的想法?”

    密立根苦涩道:“这已是我能得到的最完美结果,就算继续做多组实验,也不可能更精确了。”

    密立根说的没毛病,他的实验结果存在误差的原因出在空气黏滞系数的选取上。

    简单说,计算油滴在空气中的浮力时,需要用到斯托克斯定律。当油滴非常小,小到接近空气分子时,这个定律就不适用了,即空气的黏滞系数需要调整。

    但目前科学界并不知道这件事。

    总之油滴实验对于密立根来说,已经基本告一段落,他现在忙的是另一个实验。

    李谕注意到了试验器具,问道:“教授想要推翻爱因斯坦先生的光电效应理论?”

    “他的论文简直漏洞百出。”密立根直截了当说。

    李谕问道:“什么漏洞?”

    密立根说:“最大的漏洞,或者干脆说无稽之谈就是他竟然采用了光量子假说。我是坚定的波动论支持者,在我看来,光子绝不可能存在!”

    李谕说:“但爱因斯坦先生的理论确实完美解释了光电效应。”

    密立根说:“只是理论罢了,并没有任何实验支撑。而我就要用试验证明,光子并不存在。”

    李谕扫了一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