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生不多,空闲教室不少。

    最热衷科学社分社事务的胡明复激动道:“院士先生今天一来,我们才切身体会到您在洋人面前多厉害!我们平时只在典礼时才会见着校长,今天他早早就来迎接您。”

    “就是!”竺可桢道,“您大大振奋了我们科学兴国的斗志。”

    “科学兴国还要仰仗更多你们这样的学生,”李谕说,“国内的《科学杂志》发行不错,稳定在几千册,随着时间推移,肯定有更多人投身科学领域。我准备把大同大学一栋办公楼作为科学社专门用地,将来各位回国,科学社会定期组织活动,将大家持续联络在一起。”

    姜立夫说:“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归国了。”

    “没必要,”李谕笑道,“你们最好在这边多学几年,能读多久就多久,不要浪费机会和经费。平时多给国内杂志社投投稿件就是,另外,写稿子的时候留意我们处于科普期,控制一下难度。”

    胡明复说:“我们还是学生,写不出院士先生那样的顶级文章。”

    李谕不挑:“不用过分追求质量,现在要的是数量,你们写出来就大胆投稿,我都会发表,顺便给你们可观的稿酬。”

    胡明复说:“平时我还会画一些科普性质画作,杂志可以发表吗?”

    “必须可以!”李谕说,“我正好想再办个《科学画报》,提升趣味性。”

    胡明复道:“那就好办了!”

    胡明复是给《科学杂志》投稿最多的留学生之一,而且他挺擅长写科普文章,十分注意向读者介绍各方面的新知识。

    《科学杂志》头三卷就发表了胡明复的47篇文章,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天文气象、教育、军事等等,由此可见其知识的渊博。

    “胡氏三杰”每一个都很牛。

    老大胡敦复,就是国内已经当了大同大学校长的那位;此前有过介绍。

    老三胡刚复,李谕几天前与他刚在芝加哥大学的密立根实验室见了面,是搞物理的。

    眼前的胡明复是老二,与老大一样都研究数学。

    胡明复很有才气,此后参与了数学名词审定工作,把美英法意日德诸文与中文译名对照,对推动国内外数学的交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惜胡明复回国后没多久就因为一次溺水意外英年早逝。

    对了,此后姜立夫与胡家还成了一家子,——胡家三兄弟的小妹胡芷华嫁给了姜立夫。

    胡适虽然学的是哲学而非科学,也没有加入科学社,但同样来凑了热闹。

    胡适说:“可惜我学了一年多农学,终究不是本人所长,转入哲学系,不然也能多写几篇文章投给科学社。”

    胡明复和他关系不错,笑道:“两年前你还加入了基督教会,要是你写科学文章,我简直无法想象。”

    胡适挠挠头皮,有些不好意思道:“都是意气用事,我现在明白了,教会拉拢教众全靠玩弄感情手段,真后悔!”

    胡适加入基督教会,是他对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极度倾慕的一个表现。

    本来胡适在国内时一直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然后在美国的一次夏令营发现一名当年的同学入教后变得“言行真如程朱学者,令人望而敬爱”,于是产生了“奉行耶氏之意”。

    只不过才加入半年不到,胡适就感觉不是那么回事,慢慢淡出了教会。

    李谕有些好奇地问道:“胡适同学,你为什么没有继续学农学?”

    胡适当初可是专门挑的专业,自信满满要学习农学。

    胡适说:“我刚来美国留学时,确实想钻研农学,觉得文章之类不过是小技,救国不中用。可学了一年后,实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