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天皇对于中国人来说,存在感很低,远远低于明治。
明治天皇应该是知名度最高的日本天皇,毕竟是第一个拿到实权的天皇。
对日本人来说,相当大部分也认为明治时代是日本最美好的时代。
夏目漱石的《心》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明治天皇去世时日本人的心情:“我的感觉是,明治时代的精神随着天皇而开始,今天他去世,也就跟着结束了。”
明智死的当年,乃木希典甚至直接拉着妻子切腹殉死。日本人为乃木希典修了所谓的“乃木神社”,并奉为“军神”。
但二战后,就连日本自己的史学界都对他的军事能力持否定态度,认为乃木只是个“愚将”。
二战前的肯定和吹嘘,不过是鼓吹愚忠天皇的人为神话而已。
而明治之后的大正时代算是日本相对而言特殊一点的时期,有一定的自由和民主主义,——仅仅是相对而言。
在李谕穿越前,网络上有一首很火的日本歌曲,来自初音未来的《千本樱》。很多人就算忘了这个名字,也大概率听过它的旋律。
《千本樱》的旋律轻快,歌词奇妙,在日本深受喜爱。它的前几句歌词是这样的:
“大胆无畏,洋化革命,光明磊落,反战国家,骑着日之丸印的自行车,恶灵退散,ICBM。”
歌词有些不知所云,却能引人遐想。
且不管其含义为何,单就表现形式而言,《千本樱》爆红的一个原因正是歌词和MV中加入了不少大正元素。
大正时期,无论是生活习惯、家居住宅、言谈举止还是衣食住行,日本都在努力向西方看齐,同时又想融合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千本樱》这首歌所展现的就是日本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不同文化要素交融的样态。
配乐上,有日本传统音乐,也有西方近代音乐元素。
服饰上,MV中的人物有的穿和服,有的穿西装,有的穿“和洋混杂”的服装:明明穿的是传统的“褶裙”,头上却戴着一顶西洋“制服帽”。
建筑物上,也是既有西式砖瓦洋房,又有日式的石灯笼和神社,以及象征文明开化的路灯、邮箱、咖啡和甜点。
所有这些都标示着大正时期,日本在物质和精神上向欧洲文明靠拢,又努力折中东西方文化的时代特征。
这是一种非常纠结又矛盾的状态,也十分暗合日本人的心态。
另外还有容易被忽视的一点,艺术作品展现的大都是上流或者最起码中层阶级,很少有反映底层老百姓的。
毕竟普通百姓每天生活异常枯燥简单,似乎的确很难挖掘。小日本一直到二战结束,对国内的剥削也没有停止过,很像早先狄更斯笔下的英国。
战争期间,为了前线的胜利,百姓可以忍受高物价的生活。他们以为击败了俄国就能获得巨额赔偿,生活还会恢复原貌,但战争结束后,日本没有得到赔偿,物价也没有下跌,导致他们倍感失望。
再说大正时期的民主主义,很明显是对内的民主主义,对外的帝国主义。
甭管政界还是普通民众,都有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观念。
政界一方面要求国内民主,另一方面又积极要求对外扩张;普通民众则既要维护自身权益,又想通过损害他国和他人的权益来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权益。
所以之前才说,整个二十世纪上半叶,即便是日本国内的底层人都不值得同情。
至少作为中国人是不可能同情的。
吃完饭后,李谕专门给邹容以及姚宏业谈了谈经济文化方面的情况。
“你们应该看得出,日本人想要占据东北,其方式就是先通过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