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带来的。

    “确实有一点想法,”张元济说,“不过我还没有摸清其中的门道。”

    “简单,”李谕给他讲了起来,“无非就是设备、剧本、导演、演员,反正只拍短片,不需要多少钱。”

    张元济问道:“开始要投多少?”

    李谕说:“最初可能需要个十万元,一旦运作起来,两三年就可以回本。”

    张元济说:“这么说确实值得一试,要是国内再多些影戏院更好。”

    李谕说:“除了电影,还可以拍拍新闻短片之类的,反正题材太多,只要拍出来,绝对有市场。”

    张元济明白这是个典型的蓝海市场,越早杀进去越好,于是说:“回去我就成立影戏院部,专门做做研究。”

    有传闻1917年时,一名美国人带着电影设备来国内想投资制片工厂,不过苦于找不到合作的商人。商务印书馆最终只以3000的价格获得了他的拍摄设备,从而开始电影事业。

    也不知道真假。

    但张元济肯定是真的想搞搞电影。

    ——

    没过几天,秉志和吴君就有了初步成果,速度相当快,毕竟他们有明确方向,而非其他实验室那种盲测。

    李谕来到实验室看成果。

    他们两人通过多组对照试验,证明了的确有物质可以溶解细菌;然后再过滤、增殖、培育等多次验证,证实其是一种病毒。

    实验过程不复杂,但得到的结论很令人振奋。

    两人拿试管的手都开始颤抖,更不知道论文怎么写。

    吴君的想法很大胆:“先生,当年科赫证明细菌可以导致疾病诞生,让西方医学大大进步;病毒又可以杀死细菌,岂不是找到了一种灵丹妙药?”

    李谕说:“你可别忘了,病毒也可以致病,没那么好掌握。”

    秉志说:“可惜看不到它的真实面貌,令人心痒难耐!”

    李谕笑道:“人类看不到的东西多了去,我也看不到电子和原子。”

    “不一样!”吴君说,“原子是组成所有物质的粒子,包括病毒,它们必然小到看不见。”

    秉志说:“都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实在想不到病毒如此微小,还能有什么结构。”

    李谕说:“这东西是不是生物都不好说。”

    “不是生物?”秉志讶道。

    “我是想,生命体不管怎么说都要有微观结构,一旦简单到不能再简单,还算生命吗?”李谕说。

    吴君说:“先生的话越来越有哲学味道。”

    “就当常规的科学讨论。”李谕其实是在有意引导。

    吴君说:“细想一下,细菌的结构已经非常简单,病毒又小了一个数量级,很多细菌结构不可能再保留,总不会只有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细胞核吧?但这种结构应该很脆弱才对,又怎么能够形成生命体?”

    李谕说:“或许它们生来就只能以寄生体存在,所以很多维持生命的细胞器就不需要。”

    “先生的猜想很有见解,”秉志说,“但自然界到底允许一种连维持生命与繁衍都需要宿主的生物存在吗?”

    李谕的目的达到,鼓励说:“你提的问题非常好,可以写进论文中。而且将来可以进一步对寄生关系做研究。”

    病毒研究到了李谕穿越前的时代还是前沿领域,因为确实太神秘。

    按照生物学的定义,病毒只能算作一种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存在。

    ——不能算作生物。

    这个结论想想就有点毛骨悚然。

    按照生物演化理论,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