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这是一个挺长的过程,大概1939年,才由奥本海默盖棺定论(后续还要继续等待天文观测)。再之后就是霍金等人对黑洞的更深一层研究。

    而目前连中子都没被发现,很难从形成机理上去讨论黑洞。

    不过倒是可以针对黑洞的一些奇特性质进行讨论。

    于是李谕写了一篇关于广义相对论下黑洞解的一些有趣的性质预测。

    比如那个很多人都知道的黑洞事件视界:只要物质进入事件视界以内,就别想出来了,只能被吸到奇点。

    还有就是,事件视界以内时空坐标是互换的,事件视界其实是个等时面。在常规意义上,一个圆形,从边到圆心,是个空间下的半径;但对于黑洞来说,从事件视界到奇点,却是个时间坐标。

    这个性质仔细琢磨琢磨蛮有意思,也很重要。

    奇点成了时间的终点,而时间是不能回溯的,只能向前(向前的速度可以变化),因此物质进入事件视界只能奔向奇点。

    假如你开着飞船掉进黑洞,不管向哪个方向加大引擎马力,只会让你更快地掉到奇点,因为那是时间的流向。

    这就导致事件视界与黑洞之间必然是真空状态,——任何东西都掉入奇点了。

    另外,李谕还在文中讨论了一下引力红移。

    他早在第一次去哈佛天文台时,就提到过红移。

    简要复习一遍,红移就是离我们远去,从物理学的角度说就是波长变长。

    挺好理解,生活中的例子就是一辆汽车向我们驶来然后离去。向我们驶来,音调会变高,即频率变大,波长变小,蓝移;离我们远去,正好反过来,音调会变小,即频率变小,波长变大,红移。

    这是最常见的多普勒红移,但知道原理就足够,举一反三呗。

    黑洞导致的是相对论下的引力红移。

    也不难理解。

    咱主要讨论光。

    首先记住一点,光子从诞生之初的设定就是速度永恒不变(没有质量),永远是光速c。

    黑洞属于强引力场,光子想要逃脱引力的束缚需要付出代价。由于光子的速度不变,根据光子的能量公式:E=hf(f就是频率),它只能牺牲一点自己的频率。

    ——频率降低,波长不就增加了,也就是红移。

    理解到这一步,就自然而然能够明白引力时间膨胀。

    看过大名鼎鼎的《星际穿越》的应该记得,主角在太空中寻找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过程中,曾到过一个强引力场下的星球,在星球上只停留了很短时间,外面已经过去好几年。

    这就是强引力场中的时间变慢,即引力时间膨胀。

    同样不难理解:时间的定义就是铯频率,1秒为9192631770个周期。

    强引力场下,频率变慢,一秒钟不就变长了。

    物理学的好处就是如果只讨论物理意义,没有那么深奥,也很有意思,比较容易科普,长很多见识。

    数学相对而言就复杂太多,纯粹考验智商,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推导过程又不能省略或者出错,听个高考最后一道大题的解析只要稍不留神就会跟不上,就不用说更高深的数学了……

    李谕仅仅讨论了这些黑洞性质的推广内容,对于当下的场方程来说已经非常有深度。

    至于之后的什么旋转黑洞(克尔黑洞)就复杂了太多太多。这玩意对现代人来说都有点超出认知,因为旋转的黑洞中间不是个奇点,而是个奇盘。

    仅仅奇盘这两个字就很难理解。

    更过分的是,如果黑洞旋转得足够快,克尔黑洞的奇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