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把珍妃投入井中淹死。

    光绪对他同样恨之入骨,有他监视,再合适不过。

    慈禧这手给块糖吃再打一巴掌的政治手腕玩得太熟了,完全把光绪控制在自己的五指山中。

    光绪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学英语,作为当时同文馆的总教习,朝廷让丁韪良介绍了两位同文馆的毕业生沉铎和张德彝给皇帝教授英文。

    丁韪良对此事也是有些奇怪,他曾说:“一位学生有两位教师同授一门课,在这世上恐怕只有大清的皇帝。”

    总之从1891年开始,光绪已经接触了十年英文。当然,中间曾经一度中断过。

    光绪的英文学习成绩也还算不错,跟今天大部分中学生可能差不多,除口语相对糟糕之外,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还是可圈可点。

    至于口语为什么这么差,原因吗,真的就是有两位教师的缘故。

    沉铎是广东人;而张德彝则是辽宁人,铁岭那旮沓的,两人口音实在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而且虽然同为同文馆毕业生,张德彝毕业于京师同文馆,沉铎则毕业于广州同文馆。

    哪怕是普通话无比普及的二十一世纪,大学宿舍里同时出现一个东北老铁和一个广东靓仔时,对话都能美得不要不要,更别提一百多年前。

    对于阅读和书写二人自然都没什么好说的,但对发音的问题分歧很大。

    丁韪良作为同文馆总教习,负责审定所有提供给皇帝的英文对话练习。他提到过,张、沉二人曾向他抱怨,说另一人在授课时“纠正了他对一个词的发音”。

    对宫廷教师而言,这种互相纠正,会损害光绪对他们的印象,甚至可能伤及仕途,可谓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此后二人采用了“正确”的做事之道:听到皇帝发音错误,不管错误与另一位教师有无关系,都保持沉默不再明确提出纠正。

    对光绪而言,这种沉默却着实损害了他的学习效果。

    丁韪良在自己的日记中无奈地这么写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尊贵的学生上课都很准时,很少会缺课,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也显示出相当的颖悟。但他的口语却糟糕透顶。试想当学生犯错时老师从不敢纠正,怎么会学得好?”

    不过光绪确实不知情,甚至准备了一篇英文稿,准备向各国公使来一次英文演讲!

    好在事情最后没有办成,不然真是尴尬了。

    光绪的英文口音怎么说哪,反正无法想象融合了东北口音和广东口音的英文讲出来是什么效果。

    光绪学英文的事迹被当时很多报纸报道,《申报》刊发了一篇千余字的评论文章,说皇帝如此好学,将来“西国之所谓长技者,不难尽为我有”。

    很多士子受到鼓舞也开始热衷学习英文,其中有一位就叫康有为。

    甚至1892年的《纽约时报》都郑重报道了此事:“今年20岁的清国皇帝陛下(在清国,人民称他为天子),目前正由两个受过英美教育的北京国子监学生负责教授英语,而这件事是由光绪皇帝颁布诏书告知全国的。皇帝陛下学习外语这一消息真让这里的人感到意外,他们甚至怀疑这是不是真的。”

    《纽约时报》的报道显然有一些错误,同文馆不是国子监,光绪也没有颁布诏书告知全国。

    带着慈禧懿旨来告诉李谕消息的就是太监崔玉贵和曾经的皇帝英文教习张德彝本人。

    崔玉贵大声传旨:“李谕听旨,即日起着你为皇帝之西学教习,定期赴瀛台授课,当尽心竭力,不辞辛苦!”

    李谕得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真心是蒙的!

    hat?

    怎么突然又给皇帝教西学!

    没想到自己刚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