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的一些细节。

    比如恒星的偏振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这都是光学望远镜看不到的东西。

    除此之外,光学望远镜受天气的影响较重,阴天,雾霾,光污染这些都会导致光学望远镜失去灵敏度。

    而射电望远镜不会,它观测的波长主要为30m—1mm,这个波长的电磁波不会被天气所影响。

    所以射电望远镜可以透过云层,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白天夜晚都可以观测,具有全天候工作的能力。加之观测的辐射波波长长,不受星际和星系尘埃云的阻挡,因而大大扩展了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观测范围。

    这些都是射电望远镜的优势。

    但相对而言,射电望远镜也是有弱点的,首先是它的成像是通过计算机处理过的,看到的不是天体的真实面目。

    其次,射电望远镜的精度其实是远不如光学望远镜的。

    不要看它的名字起的很高大上,但实际上精度其实要比传统的光学望远镜低不少。

    一架直径10厘米的光学望远镜的分辨本领能达到1.4点左右,它能看清月球表面上2千米的细节。

    而全世界最大的可动射电望远镜,是日耳曼国的100米直径的可动射电望远镜,但它的分辨本领只有33点。

    这个数字还比不上人眼的30点。

    也就是说,人眼看月亮比它看月亮更加清晰。

    不过射电望远镜可以联机运作,也就是两架或者多架射电望远镜接收同一天体的无线电波,多束波进行干涉,其等效分辨率最高可以等同于一架口径相当于两地之间距离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这是一个巨大的优点,是光学望远镜无法做到的。

    但精度上来说,它比不过的光学望远镜是事实。

    所以一般来说,射电望远镜和光学望远镜都是互补的,两者可以同时针对一个目标进行观察,进而数据互补,得到更全面的信息。

    他这次收集参宿四的信息,采用的就是这个方式。

    利用学校和滇南的光学望远镜做光学观测,再利用清海的射电望远镜阵列做补足,以此获得全面的数据。

    .......

    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第六天的清晨,阵列式的射电望远镜停止了工作,收集到的数据被送往计算中心进行处理,这大概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

    对于徐川和南大的几位师兄来说,这一段时间无疑是很难熬的。

    射电望远镜在过去四十八个小时内收集到的数据至关重要,一方面是全面的数据可以用来更加精准的精算出参数四的直径、质量、体积等各种信息。

    以此来确定xu-weyl-berry计算方程是否有能力对遥远宇宙中的星辰进行精准的计算。

    这对于天文界来说意义重大。

    如果能获取到遥远星辰更精确的数值,人们能依据它来推断出更多的信息。

    比如恒星正处于生命的哪一阶段,是否足够稳定,周边是否有其他适于生存的星球,是否有其他的智慧种族等等。

    此外,它对于基础物理和高能物理的研究也有不小的影响。

    科学进步需要做大量的实验来验证假说。在当今时代,很多理论高能,高磁场等极端条件下的实验才能够验证。

    所以欧洲会建造巨大的粒子加速器lhc,但即使如此,依然很多问题无法在地球实验室完成。

    而宇宙中很多天体物理现象,如脉冲星,超新星爆发,类星体吸积,自然的提供了极高能情况下的物理过程。

    观测这些天文现象,可以帮助人们检验理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