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挖掘历史原子电荷半径实验的数据,确认金属容器对高能电子束造成了散射干扰,是否会对质子的半径造成足够大的偏差。

    这是他这三天的时间与任务安排。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有一件事情要做。

    那就是将这次的结果报告给他导师。

    他的导师威腾到现在都没有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一直都待在酒店中都在等待他的实验完成。

    .......

    带着打印出来的资料,徐川乘坐电梯来到了三楼。

    威腾住在这里。

    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了“请进”的声音,徐川推开门走了进去,房间中,威腾正坐在的木桌前和另一名老人交流着什么。

    听到动静,威腾和老人同时抬头看了过来。

    “导师。”

    徐川喊了一声,又向一旁的老人打了个招呼:“弗兰克教授,您好。”

    “你认识我?”木桌边,弗兰克·维尔泽克好奇的问道。

    徐川笑道:“您在夸克粒子理论和强作用理论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世人皆知。”

    “我看过您的着作《存在之轻》和《奇妙的现实:真实、奇妙的物理世界》等书籍。”

    弗兰克·维尔泽克笑道:“那只不过是给普通人看的东西而已,你这样的优秀青年,应该从顶级期刊或者论文上去汲取知识。”

    闻言,徐川笑了笑。

    这大概是这位老教授平生最大的兴趣爱好之一了。

    他喜欢与其他学者交流,也喜欢指点其他人,特别是年轻学者,这让他朋友众多,但也有不少人讨厌他这点,认为他喜欢好为人师。

    不过整体来说,一名诺奖大老的指点,绝大部分人都会认真的去思考吧。

    此外,这位老教授另一个兴趣爱好就是出书立着了。

    他写过好些物理科普书籍,比如《存在之轻》《奇妙的现实:真实、奇妙的物理世界》《美丽之问:宇宙万物的大设计》《万物原理》等等,是一名杰出的科普作家。

    和维尔泽克打了个招呼后,徐川从身后取过背包,从里面掏了一叠打印纸出来,递给了自己的导师威腾。

    “老师,关于质子半径之谜实验的数据已经分析完成了,我们得到了一个全新的质子半径数值,且它相对于以往的质子半径来说更小。”

    “新的质子半径数据?”

    听到徐川的话语,爱德华·威腾眉头一挑,好奇的从徐川手中接过了文件。

    “0.831x10-15m±0.0016飞米。”

    “的确和以前的测量数据完全不同,不过这次使用的方法似乎也和以前的测量方法有所有不同,是你设计改进的?”

    翻了翻手中的资料,威腾感兴趣的抬起了头问道。

    相比较一个全新的质子半径,他对这次使用的改进测量方法更感兴趣。

    徐川点了点头,道:“的确优化了一部分的实验步骤,从理论上来说,原先的方法使用的金属容器都会对电子氢原子的碰撞造成一定的干扰,而这会导致观测到的数据失真。”

    “所以在此基础上,我让的工作人员直接将氢原子注入到了加速管道中,避免了这部分的干扰,可以得到更加精准的碰撞数据。”

    “不过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也很大,它需要性能更加强大的加速器来完成,”

    威腾思索了一下,道:“这样做的确可以优化整个实验过程,不过从理论上来说,它能优化的程度应该达不到使质子的半径进一步降低的地步,你的实验中还有什么其他改进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