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什么,脸色瞬间煞白。

    他的导师曾和他交代过,说这次机会很难得,让他重视一些的话语。

    他当时没在意,认为这只不是导师给自己弄来的一个镀金的机会。

    毕竟在华国这个论资历排辈分的国家,那些根深蒂固的想法,让他觉得那个年轻人并不算什么。

    哪怕对方获得了菲尔兹奖,可终究只有二十来岁,这是个毛都没长齐的年龄,真的很难让他重视。

    但他忘记了,忘记了对方一回国,就直接掌握了一个国家级重点项目。

    这意味着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回想着这些东西,孙衡忽然又有点死里逃生的后怕和庆幸。

    他很庆幸当初虽然心里看不起那个人,也很气愤自己没有通过考试加入项目组,但庆幸在那场考核上自己并没有与对方起冲突。

    若是依仗着自己有些关系,与对方吵起来的话,今天恐怕就难说了。

    到时候都不需要他亲自出手,恐怕都会有人主动送上一份好意。

    毕竟这可是在国内,他当初依仗着搞关系爬到现在这个地步,自然也会有人想借机去和那位混上一点关系。

    ......

    另一边,徐川根本就没想那么多。

    在和父母打了个电话后,他又给自己妹妹徐晓打了个电话,满足了她一个愿望,并答应带她去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后,他笑着挂断了电话收起了手机。

    至于其他人,现在已至深夜,明天再来回复消息就行。

    不过手机刚放进口袋,电话铃声就再度响起。

    这次来电,是普林斯顿那边的,给他打电话的,是普林斯顿的数学系主任费弗曼。

    费弗曼来电,徐川还是不能错过的,带着笑意接通了电话。

    “恭喜你,徐川教授。”

    费弗曼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笑着祝贺道。

    即便是在普林斯顿,获得诺贝尔奖也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

    截止到今天,普林斯顿大学总共诞生过二十五位,不,现在应该是二十六位诺贝尔奖得主。

    当然,如果算上普林斯顿的历史校友、教授和研究人员,那么这个数字则会提升到六十八位。

    此外,菲尔兹奖得主也有十五名。两者相加,总共有近百位杰出校友。

    但同时获得菲尔兹奖和诺贝尔奖的,徐川还是第一个。

    更关键的是,这不仅是有史以来首位菲尔茨奖和诺贝尔奖双奖得主,而且还都打破了历史上双奖最年轻获奖人的记录。

    在二十一岁的那一年,同时获得菲尔兹奖和诺贝尔奖,这一份辉煌的成就,估计未来百年都不会再有人能触及了。

    徐川笑着回道:“谢谢,我也很高兴。”

    对面,费弗曼笑着打趣道:“你知道吗?在外界,数学家把你这次获奖叫做什么吗?”

    “什么?”徐川好奇的问道。

    “诺贝尔数学奖!”费弗曼笑着回道。

    “额.....”徐川愣了一下,随即笑道:“诺贝尔可没有数学奖。”

    诺贝尔奖中没有数学奖,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事实。

    坊间颇为流行的一个传言是,诺贝尔曾经因为个人感情问题跟瑞典数学大师米塔-列夫勒结仇,故此不设数学奖。

    更有意思的是,日后提议设立数学奖章的菲尔兹,跟这位米塔-列夫勒大师有着深厚的友谊。

    所以菲尔兹奖的设立经常被人解读为菲尔兹给米塔-列夫勒出气。

    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些民间流传的小故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