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感叹了起来。

    “他的确变态,以二十一岁的年龄同时拿到数学界和物理界的最高荣耀,这已经不是和我们一个世界的人了。”

    “相信无论在哪一个行业领域,他都能展现最可怕的能力。”

    顿了顿,樊鹏越接着道:“你知道吗?我曾经还在读博的时候,跟随我的导师做一个二硒化钨材料项目,遇到了一个难题,差点让我的导师放弃那个项目。”

    “后面这位小师弟不仅帮忙搞定了这个难题,还利用数学发现了难题的根本原因,并找出了解决办法。”

    “而那一个项目,出的成果价值几十亿米金!”

    “更关键的是,当时他还在读大一。”

    听到这话,于振倒吸了口凉气。

    樊鹏越的导师是谁,他是知道的。

    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了,平常的一些聊天交谈什么的,也足够大家互相了解了。

    不仅仅是他们的老板,眼前的这位空降的主管其实也不差。一位科学院院士的弟子,这人际关系和地位,不是他们这些人能比的。

    而一位院士都差点放弃的项目,想必遇到的难题是致命的。

    尽管知道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双奖得主和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但大一的时候,就能参与进一个成果价值几十亿米金的项目,还能解决致命的难题。

    这天赋,已经没法形容了。

    不过回头想想,于振又突然觉得合理了。

    如果不是这般妖孽,又怎能解决院士都无法解决的难题,又在二十一岁的年龄拿到诺贝尔奖与菲尔兹奖?这可是学术界最权威的两个奖项。

    虽然震惊,不过这份数学能力也让于振有些好奇。

    他忍不住问道:“你说,数学学的好,真就那么厉害吗?材料这种很难应用上的数学的领域,也能通过数学解决?”

    听到这个问题,樊鹏越沉默了一下,想了想后,有些迷茫的回道:“不知道。或许对他而言是的?”

    顿了顿,他又谨慎的补了一句:“不过我从未在其他数学教授上看到过这种层次的数学应用。”

    “可能他比较特别吧。”

    .......

    另一边,办公室中,徐川匍匐在桌前,手中的圆珠笔在不停的写动着。

    “.......ec,(c) dec,(d) dmc,(e) emc,(f) ec/dec = 1/1,(g) ec/dmc = 1/1,......(j) ec = 1/2。”

    “........”

    盯着稿纸上的数据,徐川陷入了沉思。

    “从数据来看,甲乙酮是种还不错选择,按照化学性质进行推测,它能起到一定的抑制碳酸乙烯的作用。”

    “众所周知,碳酸乙烯之所以在锂离子电池中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的原因在于它可以与li+通过溶剂化作用形成紧密有序的li+-ec溶剂化构型,从而使含ec的电解液在循环过程中更为稳定。”

    “而由于‘li+-碳酸乙烯溶剂’构型相较于其他溶剂化锂离子,如碳酸甲乙酯等材料来说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而在电解液中添加‘li+-碳酸乙烯溶剂’组分后,可以明显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和电压极化现象。”

    “这不仅提高电解液的稳定性,同时,碳酸乙烯酯的还原产物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液界面膜,使得电解液在循环过程中更为稳定。”

    “而甲乙酮能在里面,通过锂离子沉积/脱出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负极的析锂现象。”

    “至于具体情况还需要进行实验,毕竟推算的数据和实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