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材料,并不具备迈斯纳效应。

    毫无疑问,第一次的复刻实验是失败的。

    当然,他也并没有就这样直接放弃和否定,在随后的时间中,他陆续对这份合成出来的材料进行了磁场、电阻、临界温度等多方面的测试。

    最终确认了他手中的这份材料具备一定的抗磁性,只是相当微弱。

    至于电阻、在前后数次降低温度进行测试时,发现它在250K(约-23℃)的时候,电阻率陡降,但降低不到零。

    而在7.1K时,材料的电阻会再次急速下降,无线接近于零电阻。

    这份结果,基本符合了计算材料模型对KL-66做的测试。

    在室温下,它没法表现出超导性,只有当温度降低到7.1K的时候,才会展现出超导性能。

    然而这毫无意义,7.1K温度下,能实现超导性质的材料很多很多。而且在这份材料中,铅的超导临界温度就是-265.95℃(7.2K)

    这种情况下,很难不让人怀疑这种临界温度转变到底是材料本身的,还是里面的铅的。

    完整的将所有的检测按照标准做完,徐川脱掉了手上的实验手套。

    如果单从他手中的这份材料来看,KL-66材料是室温超导体的希望已经破灭了,也让他叹息了一下。

    不过对一种材料进行验证,这不是一次复刻实验就能完成的。

    偶然因素有很多,如果需要保证复刻实验没有误差的话,至少要做三组以上的对照。

    等待了一会,另外两组检测结果也出来了。

    从检测结果来看,对迈斯纳效应的观测全都失败了。

    按照标准流程复刻出来的三份KL-66材料,全都不具备迈斯纳效应。

    不过让徐川有些惊讶的是,其中编号为‘二号’的材料,表现出了类似于南韩那边发出来的视频抗磁性半悬浮效应。

    虽然后续的检测证实了这只是一种抗磁性,但依旧引起了他的注意。

    要是能找到这种抗磁性的机理,说不定还能有一些其他的发现。

    另一边,实验室中,看着手中的检测报告,樊鹏越笑着道:“看来这次可以好好打一波那些南韩网友的脸了。”

    三组由不同人员制造的材料,全都未检测到迈斯纳效应,可以说这种KL-66材料是室温超导体的可能性降低到了极点。

    “打脸?啥情况?”实验室中,另一名做超导检测的研究员柴僳有些好奇的问道。

    樊鹏越笑了笑,道:“咱们老板之前不是公开了模拟计算的结果么,表示这种KL-66材料更有可能是一种强磁材料,而非超导体。”

    “然后南韩那边的人就不服了,各种表示不服骂人。”

    “要是他们在自己国家的网上骂骂也就算了,还追到了咱们国家这边来了,不信你打开围脖,β乎软件看看,现在网上杠成了一篇。”

    “有站咱们老板的,也有站对方的,吃瓜群众更是不少。”

    “反正现在有室温超导材料的话题,都挺热闹的。”

    闻言,柴僳有些忍不住皱眉问道:“不是,我就想知道,根据计算做出来的结果判断,这有什么不服的?还骂人?”

    樊鹏越笑着道:“正常,南韩那边的老传统,也是那边的老习惯了。”

    “毕竟咱们和南韩那边关系比较‘微妙’,互相看不起对方。再加上那边有一部分的极端群体比较疯狂,眼里容不得沙子,喜欢追着咬人。”

    听到这些,正在看检测报告的徐川好奇看了一眼,而后从口袋中摸出手机,默默的打开围脖,搜索了一下KL-66相关的话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