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景丰帝的疑心一天比一天严重,作为日日陪侍在皇帝身边的近臣,程炎对这一点是再清楚不过的。景丰帝向他询问可调去帮助沈柏奕的将领人选,或许真的只是出于随心,并不是有意试探。然而文官和武官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程炎虽然是吏部文选司郎中,可他掌管的是文官的升迁与调任,武官的职位变动从属于兵部,并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故而景丰帝可以大方地问,但程炎并不能明白地答。面对这个敏感的问题,他最好的做法是不动声色地避开,从而于无形中化解景丰帝对他似有似无的疑虑——这也是程炎曾经做了无数次,对他来说相当驾轻就熟的操作。
然而程炎不仅答了,还答得如此精确,且直截了当,听得宁福海出了浑身的冷汗。
定国公苏旗——这是程炎的回答。
文官插手军务,与武将进行勾结,是君王心中的大忌,何况那是定国公苏旗。定国公一脉在军中的势力有多大,景丰帝就对他家有多忌惮,更莫说程炎与苏旗少年相识,说不准他这话就藏了几分的私心。
寥寥几个字的回答,却是精准无比地戳中了景丰帝敏感中的敏感,几乎是顷刻间,他的目光锐利起来,利剑一般锁定了泰然坐于下首的程炎。
程炎神色从容,脊背如青松般挺直不弯,好像不知道自己犯了怎样的禁忌。
疑虑到极致,反而冷静下来。无数纷乱念头在景丰帝脑中掠过,他很快收起目光,眼眸微垂,清晰冷淡地吐出两个字:「理由。」
程炎仍是那副不紧不慢的样子,嗓音清润地道:「其一,陛下希望调去浙江帮助沈大人的人选,是个有能力的,精通练兵、作战,最好拥有赫赫战功,以此补足沈大人的短板,助他在浙江令士兵信服,赢得人心。」
「而苏旗拥有怎样的能力和军功,大家有目共睹,陛下心里也有数,用不着微臣过多赘述,在这一点上,他是绝对符合的。」
「其二,实际上符合前一点要求的人很多,但他们都不是调往浙江的最佳人选。盖因能者功高,功高者气傲,怎会甘心去做沈大人的陪衬?便是做了,等他在浙江站稳脚跟之后,又怎会甘心放手?」
「但苏旗甘心。定国公一家世代忠良,只要陛下圣旨一下,就能让苏旗心甘情愿地去,心甘情愿地回,他绝无怨言。」
「其三,定国公靠着父辈的积累,自带威望,但凡是在军中,走到哪里旁人都要敬他三分。他若去浙江,想必能以比旁人更快的速度稳定局面,安抚人心,之后的事情进程推行也会更加顺利。」
「当然,还有最后一点,但不是为沈大人考虑,而是为苏旗考虑。自景丰四年鞑靼一役,苏旗十七岁入边关,如今已有七年,老定国公也逝世三年有余。他在宣府镇副总兵的位置上坐了这么久,需要个契机再进一步,以便真正成为守卫我大夏的‘长城。」
「武将晋升靠军功,边关安定多年,没有苏旗建功立业的机会。功从何来?自然从这东南的倭寇来。」
程炎不停歇地说完这许多,稍稍缓了口气,而后站起身来朝景丰帝弯腰行了一礼,利落地做出总结:「以上,便是微臣向陛下推荐定国公的理由。」
话毕,他身形不动,一副恭等景丰帝考量思虑的样子。
景丰帝目光沉沉,不言不语地看着他,眼眸渐渐幽深起来。
程炎如此长篇大论阐述自己的理由,可其中还是有很多没说清楚的地方。譬如别的将领不愿给沈柏奕当陪衬,为何苏旗愿意?为何程炎这般笃定他不会有怨言?
但程炎言尽于此,剩下的不用多说,他相信景丰帝自己也能想明白。
苏旗十七岁率军赶赴
北疆支援,迅速扭转战局,解除边关围困。其中固然有楚荆的功劳,但明眼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