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攻下的库房、收缴的浮财……统统便宜了楚国人。

    心在滴血啊。

    估计赵何那边,也是一样!

    ……

    赵章眯着眼睛,根本没有搭理身边那些胡人将军的劝说——望着马服山,望了很久。

    廉颇麾下军队驻扎在半山腰处,借助巨石围出城寨,堵住了两山之间的低坳处……赵章一旦进攻,就要同时面对正面的敌人,还要经受两山上守军居高临下的打击。

    “廉颇麾下军队,呈口袋状。”赵章无声地动着嘴唇自言自语。

    “但凡我军进攻,必受三面夹击……先要挨一通箭雨,冲到近处,两山守军便同时扫下。”

    “居高临下一次掩杀,我军便要折损惨重,仓皇撤退。”

    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赵章麾下的进攻军队就是这么被一次次击退的。

    廉颇的防守方法很简单,但确实有效。

    在山地,赵章麾下胡人骑兵的优势荡然无存,只能从马背上下来,徒步进攻。

    每次在扛住了箭雨的打击、冲到近前之后,左右两山的守军便像剪刀一样冲锋,借助居高临下的冲劲儿,一股脑扫掉攻方的兵力。

    廉颇也不贪——只要击退了攻方,便立刻下令撤军,再回营垒。

    几次三番,都是如此。

    其实廉颇的防守方法,和天汉二年李陵的浚稽山之战差不多——汉武帝准许李陵率领五千军队出击匈奴,在浚稽山遭遇匈奴主力,李陵孤军守山,杀敌万余,粮草耗尽、没有后援……最终全军覆没。

    惜哉,李陵麾下五千步卒死战到底,矢石皆尽,长矛折断。最终汉军以车辐、短刀为兵器,血战到最后一刻。

    可叹时也命也——李陵的祖父李广一辈子没有找到的匈奴主力,李陵第一次带兵远征便碰上了。

    后来李陵因粮尽矢绝、救援不继而投降,后来汉武帝误信了李陵帮助单于备战的谣言,将其家族灭……真可谓悲情也。

    李陵指挥的浚稽山之战,战术得当、指挥有度,面对十六倍于己的匈奴军队,战斗到最后一刻,给予匈奴大量杀伤。

    虽说李陵最终悲剧性地全军覆没,但那是因为兵力确实不足,再加上没有后援所至。

    细细数来,李陵的战术和现在的廉颇何其相似!或许天下名将的战法战术,就像象棋里的路数一样,棋理在上,本就相差不大。

    李陵,败于兵力、后援。

    而现在的廉颇呢?

    兵力足有十五万之众,虽说战力稍逊,但人数着实不少。

    更是背靠楚国……只要国内财货一日不被楚人彻底榨干,便有用之不竭的粮草、箭矢。

    赵章的久攻不克,便理所当然了……

    踏马的!熊午良,你真该死啊!

    赵章不禁咬牙切齿……

    如今赵章麾下的军队损兵折将、人困马乏、士气低落……确实也到了极限了。

    “击鼓,聚将!”赵章从牙缝里挤出了四个字。

    ……

    (问卷调查:大家希望赵章改写历史靖难成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