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了点。”纽壁坚同意道。

    怡和系的三大公司,置地的市值最高,超过40亿港元,在香港,是仅次于汇丰的存在,怡和要差一点,不到30亿,而九龙仓,原本市值也是低不了多少,但进入70年代后,海港城项目严重拖累了整个公司的利润及股价,外加几次增股融资,总市值已经缩水到不到十亿。

    不过他也认为,九龙仓被作为目标的风险较小,因为海港城这个项目,的确不被香港其他人看好,连银行都一样,不肯以这个业务来做抵押。

    海港城的初建目的,是当年的亨利凯瑟克看到香港中环的购物环境,需要从一栋大厦转向另外一栋大厦,当遇到天热或者下雨的时候,人流交互量大幅度下降,于是,他想出建一个超大型的商业广场,可以让所有人在内部安心的购物、吃饭、看电影、玩乐等等。

    在中环自然找不到这样的土地,但海港的对面可是有的,于是,海港城就开始兴建了,但香港各个阶层对于置地这个项目不看好,没几个人认为,一个在九龙的购物中心,能够把中环的人流量给吸纳过去。

    纽壁坚接手怡和后,海港城已经建到一半,不管看不看好,也就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建了,因为不建,九龙仓立马破产,但也因为没钱,就只能增股融资,外加公司的日常盈利来推动建设过程。

    一个海港城,一个中区重建计划以及海外数个大型投资项目的亏损,一直都在怡和系身上吸血,要不是底蕴足,恐怕早就破产了。

    “行,那下一次,我让九龙仓对置地定向增股吧,这样的话,将九龙仓的控制权拉到20%左右。”鲍富达点点头说道。

    “置地准备对九龙仓增资?”得到消息的陈志文,想了想说道:“看来是因为本来用在港铁物业上面的钱空了。”

    “有可能,按照置地这次增资的规模,置地将会拥有约20.5%的股份,而我们的股份也会从23%,降到19.4%,怡和对九龙仓的控制,又增加了很多。”星河集团的总经理许金宏说道。

    “那也只能任由他们了,我们还是保持之前正常的收购模式就行了,海港城是一个无底洞,九龙仓迟早还是会在股市募资的。”周家杨点点头说道。

    怡和拥有了九龙仓的管理权,就可以随意进行融资,想募资就在股市融资,但这会减少自己的控股权,而如果想增加控股权,就可以自己出资再单独增资。

    这也是收购,很难成功的原因,特别是被收购方如果找到白武士,那难度就是直线上升,一旦有了足够的资金,便可以定向增股,增加自己一方的控股权。

    这种时候,收购方根本没办法阻止,除非股票收购已经快接近50%,才有那么一丝可能,但想直接收购到这个数量,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也因此,想收购目标方,必须要趁着对方资金困难的时候,如包玉冈硬抗怡和的时候,怡和就是缺资金,要不然,一个增资就能按住包玉冈。

    现在怡和系手中还是有一些资金的,所以陈志文并没有硬上,只要随着时间的发展,怡和的状况会越来越差。

    “最近我已经根据陈生的要求,在市面上出手手中的工业地皮与物业,套现的很快,这些资金,足以应付慢慢收购九龙仓股票了。”许金宏又说道。

    “好,继续抛售,全部抛售掉,九龙仓的收购比较慢,多的资金就准备开发之前收购会德丰的地皮,或者跟恒义合作开发新地皮。”陈志文说道。

    从74年到75年,星河地产动用了最高等级的杠杆,投入上亿港元的资金,获得了当时价值至少价值3亿的工业写字楼物业,到了今天,这些物业价格基本上已经翻倍,根据市价估算,套现之后,至少能够净赚2.5亿港元,加上曾经的本金,星河地产的手中也会有着高达3.5亿港元的资金。

    出售这些物业倒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