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延潮心想论第一印象,陈继儒,董其昌肯定是比一声不吭的徐光启出众多了。但是论事功之道,历史上看来还是默默不爱说话的人,对天下更有贡献。

    林延潮在京畿大力推广屯垦红薯,玉米后,才知道徐光启写的农政全书多有先见之明。

    现在三人都是入座上茶,虽说林延潮说以旧礼相见,但三人仍口称学生。

    林延潮道:“三位这一次来京,不知住在哪里?”

    陈继儒当下道:“学生这一次进京,乃是因宰相王太仓的公子相邀,他是学生的好友入京赴乡试,故而邀学生前来见识一下京中风物。”

    林延潮点点头,看向董其昌。

    董其昌于是道:“其昌的老师在京中有一套寓所,现在正好借给玄宰居住,而子先也和其昌住在一起。”

    徐光启道:“学生来京乃从眉公兄,玄宰兄相邀,说来惭愧,居家这么多年,没有远行,今日有幸见识京中风华。”

    林延潮笑道:“原来如此,听闻徐朋友家况一直不好,现在缓一些了没有?”

    陈继儒,董其昌目光中都露出一抹讶色。

    却说三人这一次来林延潮府上,乃是董其昌有意应聘林府的西席的。董其昌虽说是担任过陆树声的西席,但退休的礼部尚书,终究还是不如现任的礼部侍郎。

    当年林延潮曾招揽过他,此令他沾沾自喜了一阵,但他又觉得林延潮不过为知府,官位不够高,配不上他的身份。

    但现在不同了,林延潮为当朝三品,前程远大,又兼林延潮门生袁可立与同气场是同门师兄弟,有这层关系在,所以他觉得他担任林府西席应该把握很大。

    这一次来,他又自持身份,他怎么会与那些挤破头来林府应聘西席的读书人为伍,怎么说也要林延潮亲自开口相邀,才符合他的身份。

    因此董其昌就拉了陈继儒,徐光启二人一并上门拜访,当然面上只是说顺道拜会。

    对于林延潮会不会看上陈继儒,徐光启,董其昌是放一百二十个心的。

    首先陈继儒虽名气比他大,但对方现在在王锡爵府上任过西席,而且生情淡泊,功名之心不太热切。

    历史上有人写了一首诗暗讽陈继儒。

    妆点山林大架子,附庸风雅小名家。

    终南捷径无心走,处士虚声尽力夸。

    獭祭诗书充著作,蝇营钟鼎润烟霞。

    翩然一只云间鹤,飞去飞来宰相衙。

    后来陈继儒也自己解释了一番,他作了一个对联,天为补贫偏与健,人因见懒误称高。

    无论陈继儒胸中是否有此意,但他现在是宰相府的西席是不会改换门庭的。

    至于徐光启,他的名声才气,远不如陈继儒与他。董其昌自负自己不仅能文善对,写得一手好文章,更是书法出众,得到了不少吴中名士的赞赏,不少官员都主动请他至家中作为西席或者幕僚。

    以他想来,由他担任林延潮长子的老师,是一个比陆府更高的跳板。

    但是没有料到,林延潮却主动询问徐光启的近况,这令董其昌心底有些奇怪,但随即又释然,林延潮不过普通问询而已。

    他自持名士身份自是表现的镇定,不愿让人看出他有丝毫不妥。

    但林延潮却不是随便问问:“当时我有意让徐朋友到府中为西宾,当时徐朋友有言令尊令堂身子不适,不敢远离,而今不知如何?”

    听林延潮这句话,董其昌脸色不由一变,

    徐光启感激地道:“劳宗伯大人挂念,家父家母身体已是好了许多,当年宗伯大人知学生家里贫穷,故赠了十两银子,此恩此德学生全家上下一直铭感于心,现在稍稍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