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刘邦把脑袋枕在一位西域佳人的怀里,一边享受着美人轻拢慢捻的按摩,一边懒洋洋地道。

    “等朝廷的旨意——”

    卢绾:……

    他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大哥忽然停下了脚步,但他的优点是,想不明白的就不想,反正有大哥在。

    原本以为,会很快离开的刘大上使,就这么留了下来,成了焉耆的无冕之王。

    而且,他还真做起了王本来应该做的事。

    让手下的士兵,重新勘探地势,测画地图,登记吏民,清查田亩,最重要的是,他甚至开始组织人手,企图修建一条经由白龙堆至敦煌的驰道。

    几乎差点就把老子不走了这几个字刻到额头上了。

    除了忙乎这些事之外,他就是搜集当地的土特产,尤其是皇长孙特意强调过的白叠子,陆陆续续往咸阳那边送。

    对此,焉耆国的那些贵族和百姓,倒是觉得无所谓,甚至还颇有些欢喜。毕竟,人比人该扔,一对比这个除了吃喝玩乐,屁事没有,不折腾老百姓,也不折腾官吏的刘上使,原来那个龙粟婆娜简直死啊!

    但尉梨、狐胡、龟兹等周边小国可是真坐不住了啊。

    毕竟,相比起强大的楼兰,车师,以及焉耆,他们的实力更不值一提,最重要的是,他们是真心虚啊,当初竟然还痴心妄想地跟焉耆一起对抗秦军。

    谁知道秦军会不会问罪?

    秦军如今,坐在焉耆不走了,是什么意思?

    说不准就是在给自己一个主动请罪的机会啊!

    挡是挡不住的,躲也躲不过,所以,与其等别人兵临城下,不如主动请降。当然,刘大使者仁慈宽厚,不干涉地方事务的名声,也起了很大一部分作用。

    很明显,这是一个比匈奴和月氏跟好打交道的贵人。

    投降,投降,投降!

    于是,刘大亭长,莫名其妙地又收了几个小弟,自己都有点懵,这西域的功劳这么好捞的嘛——

    不过,有功劳不赚是王八蛋。

    投降是吧,好好好,只要投降,大家就是好兄弟,大家该干嘛干嘛,来降书写上,户籍报上,来几个使者,去咸阳朝见。

    以后只要按时进贡,就算完事。

    至于让大家抽调人手,一起修建驰道这种事,还能叫事吗?修了路,大家又不是不走。

    而这些西域小国原本的贵族,也不拿这当一回事,毕竟,他们别的都缺,唯独不缺人手,谁家还不蓄养着点奴隶啊。

    只需要搭一点粮食,贡献几个奴隶,就能讨刘上使欢心,何乐而不为啊。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路,竟然就这么修起来了。

    “大哥,你还真准备在各国之间都修一条路啊?”

    卢绾是真忍不住了。

    有点看不懂自家大哥的操作。

    刘邦无所谓地摆了摆手。

    “不然我们干啥,我们有什么理由留下来?再说,路修好了,我们走的时候也方便啊……”

    卢绾:……

    就在刘邦在西域修路,修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朝廷封赏他的消息,终于到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圣贤治国,皆赖英才辅翼。有功于国,得信于民者,实国家之栋梁。今朕承天命,膺历数载,临驭万方……”

    前面巴拉巴拉一大堆,刘邦和卢绾也没听明白说的什么。

    但后面的内容是听清楚了。

    刘邦升爵少上造,封镇远将军,总督西域诸事。卢绾也弄了个抚远校尉的官职,一跃而成为了正儿八经的将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