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十年寒窗也就差不多了。
如此刻苦,是安排了什么学习内容。
这样的质疑很是正常。
秦为没有思索,而是如数家珍般的,一一道来:“从早上睁眼开始,先是集体洗漱,然后就是吃早饭,接着操练……”
“操练?一群学生操练个什么劲儿?”
有人觉得太不可思议了,马上面临乡试的时候,国子监竟然还在照常操练,他们又不入五行,操练的再好有什么用。
“为何不能操练?”
秦为纳闷的模样让人恨得牙痒痒,若是能动手的话,此刻众人都想围殴他。
“考试只是考试,但人的一辈子很长,并不是只有考试,他们还该有更加精彩的人生……”
难不成你国子监学生的人生就是操练么?
众人不解,王臻却面色微变。
这小子是在讽刺千军万马挤科举这座独木桥,讽刺那些一生把科举当归宿的读书人,除去读书他们什么也不会。
整个大宋的读书人有多少?
如过江之鲫!
能参加乡试的人有多少?大概也是多如牛毛吧……毕竟只是一场乡试,科举的入门级考试而已。
所以能过关的人更多,一年几千人的叠加,从大宋立国到现在,早已渐渐扩大到了几万人。
然后这几万人纷涌来至京城,集体参加礼部住持的省试。
只有过了省试的人才能有机会参与殿试,虽说宋朝的殿试没有淘汰制,但基础的人数限定也是有的。
几万人去竞争那百十个殿试的名额,这不是独木桥是什么?
后来经过多年的修养,大宋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过关的考生也随之越来越多。
最后为了控制人数,朝廷下了个奇葩的规矩,那就是定额。
也就是乡试定额录取。
比如说今年国子监就有一百二十多人的乡试名额,等这些人过了乡试,就算能剩下一百人,也还是太多了。
等这些人省试结束后,面对千分之一的淘汰率,又能留下多少?
从最开始的几万人,到最后的一百多个殿试的名额。
那淘汰出来的这几万人该何去何从?他们除了读书根本没有任何求生的技能,可以说他们只会读书。
有些人若能舍得面子,还可去教教孩童启蒙,做个私塾先生。
可请得起私塾先生的人家,大宋掰着指头数数能有几个?
那剩下的这些人呢?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