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将安国公、卫国公、成王都请来。”

    不多时,十来个人站在了朝堂之上。

    在德妃的授意下,靳忠将北梁国书念了一遍,而后德妃缓缓道:“诸位卿家,北梁国书已至,有何见解?”

    众人便纷纷开口。

    “太后、陛下,北梁人虽在国书之中巧言粉饰,但其胆怯求饶之心已昭然若揭,朝廷当尽提所求,以期尽可能地扩大战果。”

    “诚如当初建宁侯所猜想,烈阳关和凤凰城之失,在北梁人看来,干系甚大,不惜低下向来狂妄的头颅,遣使求和。但先前北梁人之行,其狡诈阴狠同样暴露无遗,朝廷当遣人提醒前线将士,切不可放松警惕,以防备北梁人偷袭,而痛失大好局面。”

    “北梁政局与我朝不同,七大姓皆在朝中有着崇高地位和强大分量。如今北梁遭逢大败,更关键的是薛家直属的虎豹骑和雪龙骑几乎一战被打没了,薛家在七大姓之中的统治登时就成了无根之水,梁帝之所以会遣使求和,定也有急需被俘虏的几万虎豹骑和雪龙骑回朝,稳定他薛家统治大局之意,所以,此等良机,朝廷自可放手施为,趁他病要他命,如此才不枉费前线将士血战之功!”

    “北梁皇帝一生征战,据说打服吞并了数十小国。如今,梁帝一旦处置不当,各国群起叛乱,便可能半生功业尽数东流,故而他内心必已恐惧之极,我们可遣暗谍煽动叛乱,为谈判争取优势。”

    “北梁欲求我朝遣使入梁都议和,谬之大也!岂有战胜之国入战败之国的道理,必须令其再派使团来我朝!届时我朝身为东道,再一施压,管教他北梁使团服软!”

    众人叽叽喳喳地说着,有切实的计策,有无用的废话,但大多都是兴高采烈的,慷慨激昂的。

    “太后、陛下,老臣有一言。”

    一直沉默的苏老相公忽然开口。

    “安国公请讲。”

    “安国郡王在北疆之胜,的确是不世之功。区区三万人,闪转腾挪,连破北梁两座雄关,打残北梁十余万人,如何嘉奖都不为过,也彻底将攻防大势逆转了过来。但是,太后、陛下,及诸位臣工不要忘了这只是把势头逆转了过来,并不是真正打下了北梁多少土地人丁。但北梁是实打实地通过东方平控制了我朝的雨燕州那般广袤的土地的!”

    他环顾一圈,“梁帝自然是想议和换回这两座城池,但若是我等的条件太过苛刻,梁帝不是不能放弃和谈,转头攻略雨燕,毕竟雨燕州这块肥肉,同样是足够喂饱北梁虎狼的。梁帝稳坐大位三十多年,心机手腕断然不可轻视。”

    这话一出,如同一盆当头冷水浇了下去,让殿中火热的氛围登时一降。

    卫远志皱着眉头问道:“安国公的意思是,我们要见好就收?”

    苏老相公摇了摇头,“谈判自是有所策略,可以虚张声势,毕竟如今大势的确在我方,但是朝廷也要厘清情况,确定底线,不能真的觉得吃定了对方,在足够合理的收获面前依旧不肯收手,或许便要乐极生悲,酿成苦果。”

    众人都点了点头,这的确是老成持重之言。

    德妃也颔首道:“既如此,此事稍后中枢拿个主意递上来吧,也容哀家考虑一二。”

    这便是隐晦的开小会确定的意思,众人自然不再多言。

    这时候,万文弼再度出列,“太后,陛下,既然此番谈判之事已确定成行,当遣何人为正使,何人为副使,是否也同样定下来?”

    德妃袖中的手微微捏紧,“万卿可是有所举荐?”

    万文弼拱手道:“臣以为,门下侍郎李天风,在礼部任职多年,熟知礼制,如今亦是中枢重臣,足堪为正使之选,至于副使,便可在朝中择一年轻俊彦,与一老成持重之官,便为可用。”

    原以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