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再次血本无归。

    林显扬回来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好消息,那就是苏泽带头捐款搞的养济院终于修葺完毕了。

    第一批孩子已经住进了养济院,在海瑞的监督下,整个养济院没有人敢从中牟利,养济院给城里这些流落街头的孩子们,提供了最后一点温暖和保障。

    方若兰心情大好,她经常去养济院看望孩子们,比起惠民药局来,养济院更能直接帮助到孩子们,这些日子方若兰都泡在养济院里。

    南平县城里另外一个心情不错的就是于二公子了。

    于家最近又出血了,可于二公子已经分了家产搬出去住了,于家的钱财和他又没关系,于二公子反而拍手称快。

    后来于二公子又听娘亲说,他父亲有意向帮他打点,让于宗远参加明年的武举考试。

    如果能够通过武举,也能得授军职,那不用承袭家中的世职也能当官了?

    一想到这里,于二公子心情更好了,父亲是拿家里的钱帮自己谋前途啊!

    另外一个让于二公子心情好的事情是他的四家铺子都赚钱了。

    胭脂铺和酱菜铺子换了长宁卫来的掌柜的之后,每个月上缴给于二公子的利润都抵得上之前一年的了,由此可见前任掌柜的到底贪了多少。

    书铺赚钱更是不用说了,现在整个南平城识字的人,每个月都要至少光顾书铺两次,现在南平县的读书人需要买书,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于家的书铺,书铺的利润自然是暴涨。

    另外一个让于二公子欣喜的是自己手上的另外一家布店。

    一种耐洗的蓝色染布,悄悄开始在南平县城流行。

    蓝染本身就是普通穷人的色彩,这蓝色的染布显色鲜亮,很快就引起了那些精打细算的主妇们的注意。

    于家卖的染布要比普通的染布贵一些,但是如果这种蓝色的染布真的和宣传的那样水洗不掉色,那就可以节省很大一笔的补染的费用。

    县城里大大小小的染坊,很大一部分做的就是补染的生意。

    所谓的补染,就是在原本布料掉色之后,再拿到染坊中重新染色。

    补染也是要花钱的,而且送去补染就有几天没有衣服穿,很多穷读书人就一套衣服,也根本舍不得送衣服去补染。

    可是穿褪色的衣服又没面子,于家布店这种号称不褪色的染布,很快就受到了精打细算的主妇们的欢迎。

    虽然价格贵一些,但是不需要补染,节省了的时间和钱可要比这点差价多多了。

    布料生意也一炮而红,布店每天都排起长队。

    有人欢喜就有人忧,于家布店生意红火,眼红的不仅仅是开布店的同行,另外一个受损失的就是蔡员外家的染坊了。

    这位蔡员外不愧是户部的致仕官员,自然是非常会做生意。

    蔡员外几乎垄断了南平县的靛蓝种植,城里的蓝染染纺,几乎都是他家的产业。

    衣食住行的买卖大多都是如此,这笔钱虽然不多,但是胜在长久稳定,而且一家家铺子汇聚在一起,也是一大笔的收入。

    可于家卖的不容易褪色的染布多了,来补染的人就少了,蔡员外家的染坊业务下降了不少。

    而且蔡家不仅仅经营染坊,他城外的庄子里也种植靛蓝,染坊没生意,种植的靛蓝等于也卖不掉。

    若是别人家的买卖,蔡员外自然有几百种办法让他开不下去,可偏偏是于家的产业。

    于指挥使是世袭正三品的武官,蔡员外在致仕前也不过是户部的员外郎。

    于家是洪武朝就在南平的本地大族,蔡家是最近三代才读书科举发迹的,和于家也是不能比的。

    这一切都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