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寇浙江的倭寇以真倭为主,主要是大内义隆、陶晴贤、秋月家的残部,还有一部分肥前大名松浦家的武士,总人数也不过是两三千人。

    而在狭桶间之战中,织田信长带领的本阵精锐就有两千人。

    织田信长的对手今川义元手下则有四万士兵,这个规模虽然有岁月史书常见的虚张声势,但是史学家也普遍认为是超过万人的职业军人的。

    对于这个危险的邻居,苏泽是充满了警惕和防备的,而在狭桶间之战前的这几年,也是介入倭国战争的最好机会。

    不过长宁卫的实力还是太弱了啊。

    放下俞大猷的信,苏泽的学生林纯又冲上山来。

    “阿泽哥,县城送来的信!”

    苏泽接过信,这封信竟然是从官府衙门转过来的,苏泽拆开一看,是自己未来老丈人方望海寄来的。

    方望海这封信是在俞大猷王江汀大捷之后寄出来的,信件的内容是刚刚在抗倭战争中立下大功劳的张经和李天宠,被锦衣卫押送回京了!

    果然还是发生了啊。

    苏泽叹息一声。

    方望海到任江浙钞关使之后,自然要拜访主持抗倭的八省总督张经。

    李天宠是浙江巡抚,也就是张经的下属,是主持浙江抗倭的方面官。

    方望海在杭州拜会了两人之后,就准备南上江南,在江南先开始建设钞关。

    可方望海还没走出浙江地界,就听到消息,京师兵科给事中赵文华上书,弹劾张经“养寇糜财,虚贼入乡。”

    而此时正在浙江担任巡按御史的胡宗宪也在同一时间上书,弹劾张经、李天宠是故意拖延战绩,是等到“时局大坏”这才出击倭寇,是养寇自重。

    明明刚刚大捷,张经和李天宠却被锦衣卫抓拿上京。

    在方望海的信件中,苏泽也一窥其中的细节。

    张经是老臣,曾经多次主持军务平叛,功劳大地位高,所以不愿意依附朝廷两大山头。

    李天宠也是性格直率,喜欢在酒后畅论国事,因为大嘴巴得罪了很多人。

    内阁首辅严嵩,内阁次辅徐阶,都曾经派人招揽二人,但是两人都不愿意附从。

    这一次上书弹劾的赵文华是严嵩的义子,胡宗宪是严嵩的学生,严党的许多言官也随之上书弹劾。

    而内阁次辅徐阶的老家就是松江,也是这一次倭乱最严重的地区,徐阶也暗恨张经没有及时援救自己的老家,清流一党竟然离奇的在这件大事上保持了安静。

    整个科道之中,只有给事中李用敬、阎望云等上疏,为张经和李天宠辩解,说他们在王江汀大捷中的功劳。

    可是皇帝为此大怒,说张、李是闻听赵文华弹劾后,方才进剿倭寇。遂将李用敬、阎望云也下狱。

    整个朝廷再也没有人给张李二人说话,方望海在信中说两人凶多吉少。

    苏泽叹息一声,历史的惯性之大,让他在福建的动作完全没能改变这些大事的发展。

    在他那个时空中,张经、李天宠被判弃市,惨死在京师。

    主持抗倭仿佛是一个魔咒,之前在福建抗倭大捷的朱纨,后来接替张经主持抗倭的胡宗宪,最后也没能善终。

    总而言之,都源自皇帝对于手握重兵大臣的不信任。

    嘉靖也很清楚,要平定倭乱必然要放权给手下,必须委任总督统管全局。

    可是将这些权利交给手下,多疑的皇帝自然不放心。

    因此一旦朝廷中有人弹劾,皇帝就会犯疑心病,历代抗倭大员的凄惨下场,就是皇帝对于手握重兵大臣的不信任导致的,这位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皇帝,连在他继位的时候立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