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的性格爱憎分明,说得好听就是办事雷厉风行,说的不好听就是操之过急,为政过于急躁。
为了推行新政,高拱先向朝廷上书,请求在今年举办京察。
京察,是明代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
京察时,四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亲自考察,四品以下的官员由吏部、都察院会同考察,如果考核不合格的官员,则会被直接罢黜,削职为民。
其实在嘉靖朝,对四品以上官员的京察已经逐渐沦为形式。
四品以上的官员京察,大臣主要通过“自陈疏”的形式,由臣子自己向皇帝报告过去六年工作中的种种不足,希望皇帝能够罢黔罢黜自己。
皇帝在看完自陈疏后,通常对臣子多加鼓励,然后将其留任。
而对四品以下官员的京察,则沦为党争的工具。
执掌吏部和都察院的权臣,可以通过京察来清洗罢黜敌方阵营的官员。
按理说隆庆二年并不是京察年,但是高拱如今执掌吏部,他正是希望通过京察来推行新政。
皇帝自然同意,高拱获准开始京察之后,立刻对京师官场制定了新的考核标准。
具体来说,就是对所有官员都定下推行新政的目标,如果不能完成就会在京察中黜落,完成了则会被嘉奖升迁。
为此,高拱给各部衙门和京师各部门都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要求。
比如户部要铸新钱多少枚,设立钞关多少座,这些要求具体到每一个官员的身上,甚至连普通吏部的清吏司主事,都要保证自己主管的省份设立钞关数量到位。
工部的任务最重,高拱一下子提出了要在京师建造十二座大型的新式工坊,包含了铸炮、造枪、织布、染布、丝织等各类工坊,同时还要配套筹建各种中小工坊,每一个工部官员都领到了筹办工坊的任务。
就连钦天监这种部门,都领到了重修校准历法的任务!
层层包干,自然是层层加码,一座座“特殊”的工坊建造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