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造船贵不少,但第一性能可能更好一点,第二是‘外交’关系。
在首相办公室里,林志超和哈罗德·麦克米伦坐在一起,陪同的还有英国政府人员、记者,当然也有环球航运的高层陪同。
哈罗德·麦克米伦率先说道:“林先生,我认为苏伊士运河没有想象中的那种重要,只要商船足够大!你认为呢?”
这句话,是英国人自去年失败后,常说的一句话,无非就是掩盖一下失败者的脸面。
林志超当然不能附和,今天可是有记者在,他很平静的说道:“自去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后,全球的造船厂都在将商船朝着大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件好事;因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势必对海运更加依赖。此次我来伦敦,特意在英国造船厂打造了两艘5万吨的大型货轮。”
哈罗德·麦克米伦高兴的说道:“真的嘛?”
造船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重要,两艘5万吨的大型货轮,能解决很多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好现象。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英国依旧是世界造船大国,相信我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哈罗德·麦克米伦说道:“当然!”
两人的交谈,都是围绕着海运、造船业。期间,也谈论到香港的工业,但决没有涉及香港的政Z,因为这种事一般归殖民部管,而且林志超也不是政客。
会谈很快结束,林志超和哈罗德·麦克米伦有一点私人交谈时间。
“林先生,你航运做得如此大,是否有考虑加入英国籍,这样可以更好的将业务打入欧美?”哈罗德·麦克米伦诚恳的发出邀请。
林志超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据香港那边的港府办公室、军情六处等人员汇报,伦敦政府已经意识到,林志超的影响力已经不局限香港,而走向世界。而且,林志超在香港本土的影响力很大(根基稳)。
所以,趁着私人时间上,哈罗德·麦克米伦发出邀请。
“首相先生能为我引荐嘛?”林志超以轻松、幽默的语气讲出来。
实际上,他就是在等一个契机。至于双国籍的事情,会给他将来带来什么影响,那将来完全可以再处理。
识时务为俊杰,华夏要的不是他一个人的国籍,要的是他将来可以为华夏经济带来的帮助。
哈罗德·麦克米伦立即说道:“为什么不呢!”
随后他让秘书记下,准备为林志超写推荐信。
其实没有这些,自然也是可以轻松加入英籍,但有这些,政Z意味就更强了。
当然,这个籍贯对林志超来说,除了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平常他都是以香港人自居的。
其实,‘香港人’这一词,是在七十年代‘麦理浩时代’才流行的;在这之前,香港人都非常尴尬,说是英国人显然是不对的,因为香港只是一个殖民地;说是华夏人,显然大家又不肯去过苦日子,或者说两边都不是好选择。
直到七十年代,香港的经济、社会福利等,都直线上升后,大家终于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是香港人’。因为那个时候,香港已经是亚洲四小龙经济最先发展起来的地区。
香港经济发展起源于50年代,而这个时候的台岛还在实行外贸管控、韩国还在打仗和不稳定、星岛尚且没有自治,压根不是香港经济的对手。
随后的几天。
林志超并没有回到香港,而是在伦敦连续参加了一些聚会和晚宴,认识一些伦敦的政商朋友。与此同时,他也想好了让奥黛丽赫本购买什么股票,那就是重工业和新兴产业。
其中重工业当然造船造车,新兴产业就是‘特易购’超市,选出五只股票,准备在年底全部买进。
另外一方面,有哈罗德·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