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容得下竞争。影响是有,但不是太大。

    真正和英资干的时间,还得是七十年代。

    1月中旬。

    “利生,我们规划建造的百德新街,怎么样?”林志超以朋友的口吻,朝着利铭泽炫耀道。

    两人在五十年代初,因为买卖‘使馆大厦’而结识,后来利泽铭又主动出售给林志超希慎道2号的‘华信大厦’旧址。

    利铭泽看着繁华的百德新街,顿时佩服的说道:“没有想到,铜锣湾也有今天的繁荣,无疑长江置业是最大的改变者。百德新街、希云街、华信大厦,都是带动了周围的发展。特别是百德新街这里,大丸百货的客流量,更是让我看到铜锣湾的发展前景。”

    希慎置业拥有大量的物业在铜锣湾,铜锣湾如果能发达,他们是最高兴的了。而利铭泽掌管着希慎置业,自然非常明白这一点,当初他出售希慎道2号的地盘,就是希望林志超能来铜锣湾发展。

    林志超笑着说道:“大丸百货的客流量是我也没有想到的,现在我这边的新天地购物中心压力大增。好在,两种购物模式能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相信今年暑假能在这里一炮双响。”

    华登大厦、新天地大厦,甚至用天桥来连接,也就是说,逛完大丸百货还可以来新天地购物中心。

    而这种大厦的人行天桥,更是香港的独一份,属于开创新的设计。

    利铭泽点点头,说道:“我就佩服林先生的创新手段,对香港地产的贡献,绝对是最大的。”

    林志超谦虚的说道:“哈哈,不敢这样说,都是被逼出来的。”

    确实可以理解为被逼出来的,因为当初港府允许建高楼后,置业公司要想出售高楼,就必须解决各种麻烦的问题,否则买家就会有疑虑。

    很多创新,都是需要解决某些问题,而产生的。

    随后,林志超带着利泽铭在百德新街转悠起来,他并不是特意炫耀什么的,而是有原因的。

    “利生,要想铜锣湾成为香港的零售区域,或者说铜锣湾要想真正的发展起来,有一个工程必须要做。”

    利铭泽闻言,立马谦虚的说道:“林生请讲!”

    林志超随即抛出一个惊天事情,他认真的说道:“那就是修建一条连接港岛、九龙的海底隧道,而港岛这边的出入口,唯有选择在铜锣湾,才是更好的。这样一来,铜锣湾也会因为这条隧道,变得更加繁荣起来。”

    利铭泽大吃一惊,说道:“修建海底隧道的工程太过庞大,港府未必愿意投资。莫非林先生说的是,你愿意牵头投资这个工程?”

    林志超点点头,坦然说道:“这个工程看似庞大,也许投资是2~3亿港币,但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港九迫切需要经济更加紧密联系,这个隧道回本很容易,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基建投资。我的想法是,集合华资、英资,大家一同组建团队,凑集资金,又充分利用银行贷款,完成这个项目。”

    利铭泽思考一番后,说道:“这个工程确实对香港百利无一害,港岛和九龙本该需要紧密的联系。我愿意加入这个项目!”

    林志超可不仅仅是拉投资,而是在拉人气,便说道:“晚点我们联系一群有意向的投资财团后,可由你在立法局提出,先让港府承建,若是港府无意承建,便交给民间团队承建。如果是民间承建的话,40年收费权还是可以要的。”

    利铭泽点点头,说道:“确实!这件事不管是从各方面来讲,都是不错的投资。”

    随后,两人认真的交谈了详细的规划,最后是一拍即合。

    林志超投资红磡海底隧道,并不是为了利益,可能收回成本后,稍微赚一点,九十年代就会交给港府。

    毕竟这种收费模式,若是太过贪心,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