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缺问题了。
基于这样的情况,进口粮食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实,许多年跟随前往阳光之城,就是解决粮食进口问题的办法之一。
或者那个时候开始,领导就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了。
许多年并不清楚这些,毕竟他的任务并不是这些。
接下来两天,许多年都待在港岛,直到第三天的时候,才被允许外出,于光元还给他换了一百块的港币。
讲真的,穿越这么久,他还是第一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并且还可以自由行动。
“小许,这里毕竟不是京城,诱惑很多,你单独行动的话,要注意安全,不要惹事,有什么事情记得打电话”
由于每天需要开会,于光元已经彻底忘记许多年了。
后者都在唐楼这边待了两天,于光元这才想起来。
可不得让许多年给憋坏了吧?
暂时还不是执行任务的时候,那么让许多年出去逛一逛,才是正常的。
毕竟许多年又不是小孩子,一直待在唐楼里,算是什么事儿?
杨利民他们倒是想派人带着许多年出门,可用不着啊。
因为许多年本身也会英语和粤语这门方言,普通话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根本用不着。
至于说他会不会迷路?
这个是问题么?
六十年代的港岛,是多语言的一座城市,并且粤语在这个时候根本还没兴起。
只能说,港岛这边说粤语的人很多,但说普通话的人,也不少。
此时的港岛,大概有二三十万白人,这些人都是讲英文的。
还有那些大象国黑人,以及一些南洋人,也基本上都是说英文。
不过,三四百万人口当中,超过百分之九十都是我们的人,这些群体当中,百分之八十都是白云城等地区过来的人。
所以粤语才是最为普遍的人群。
既然许多年会这么多门语言,又是一个兵王,那就用不着别人带着逛街了。
从唐楼出来,许多年很快就汇入了人流之中。
六十年代的港岛,已经开始初露峥嵘了。
经济开始起飞,很多华人富豪们也已经开始起势了。
两旁的不少建筑,已经是十几层高的大厦了,很多工业大厦都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兴起的。
甚至楼花这个概念已经在房地产界兴起了。
因为就在一九五三年的时候,霍氏房地产公司立信置业有限公司一改以往房屋先建后售的历史,在香港油麻地新建楼盘时,积极号召民众先交定金,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售房,有如开花(付钱)结果(建成),当时报纸上面称为“卖楼花”。
从皇后大道西出发,许多年沿着这条街道行驶,很快就被前方的热闹吸引了。
那是一家银行,有很多民众在排队。
许多年瞅了一眼,没有去凑热闹,而是去了附近的另一家银行。
“你好,请问现在黄金是什么价格?”
走进银行大厅之后,许多年直接一口流利且地道的伦敦腔,把工作人员给整懵逼了。
明明他是穿着很普通的黑色中山服,一点都不潮流,甚至还能看得出来,好像是北方那边刚来没多久的人。
结果,这一口伦敦腔,确实让工作人员给整不会了。
停顿了好几秒,工作人员这才终于反应过来了。
“先生你好,目前黄金价格是每盎司四十二美元,换算成港币则是两百六十三元。”
在五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