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昂贵的海鲜自然是因为价格高,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天天消费得起这样的海鲜。
东星斑、老鼠斑、西星斑、海红斑、瓜子斑、金钱龙趸、青衣等珊瑚鱼,也是比较好捕捞的海鲜。
众所周知,大多数“珊瑚鱼”都有一副色彩斑斓的好看皮囊,肉多剌少,鱼肉嫩滑细腻,紧致结实。
也因此,许多年直接出手,花了一千多块钱,把附近几个摊主的海鲜,全都给打包了。
并且都要确保是活鱼才行。
像老鼠斑这些海鲜,如果是死鱼的话,吃起来就没有那么新鲜了。
作为清蒸鱼类的极品,老鼠斑、东星斑等珊瑚鱼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海鲜。
并且,坊间流传的一句话:老鼠斑、苏眉、海红斑、青衣才是港岛粤菜身价极高的“四大鱼王”。
从四十年代开始,粤菜就在港岛这片区域盛行开来,各类酒肆、大排档等纷纷从那个时候兴起。
经过五十年代的极速发展,加上港岛经济的起飞姿态,造就了粤菜的繁荣。
进入六十年代之后,那些酒肆老板为了可以更好地收割富人的钱财,自然要投其所好。
因此四大鱼王、八大海鲜等等名头全都被他们打了出来。
尽管一开始,只是通过厨师、服务员等来宣传,但十几二十年下来,早已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
特别是八大海鲜之首的鲍鱼,这玩意儿更是被酒肆老板和海鲜干货店老板们给玩出了新花样。
一头鲍、二头鲍等等之类的说法,层出不穷。
毕竟在明清时期,鲍鱼就已经跻身八大海鲜之首了。
加上港岛本身就处在海边,海鲜产品极为丰盛,海鲜文化也就因此盛行开来。
许多年在上辈子也品尝过不少海鲜,吃过不少粤菜馆,当然知道这些海鲜文化了。
一千多港币在六十年代还是很值钱的。
这个时代的港岛,一个文员的月薪大概是一百块钱到三百港币左右,而此时的公共房屋月租大概是在八十到两百港币之间。
一套普通的私人住宅是一万五千元到两万五千元。
港岛经济已经展露出腾飞姿态,从工资和工厂数量也可以看出一二。
五十年代,港岛注册工厂的数量仅仅只是三千而已,但到了一九六零年,却暴涨到了一万出头。
增长得非常迅猛。
主要是各类工业大量需求劳动力,才会促使港岛的制造业兴旺发达起来。
买完海鲜之后,许多年分了三批次来运走这些海鲜。
他跟海鲜老板说他有开车过来,是九龙那边一家新开的酒肆的老板小舅子,所以他自己来运输这些海鲜上车就可以了,反正他力气大。
一开始,老板们只是将信将疑,毕竟这样的大顾客,海鲜档的商贩都很想讨好他。
可随着许多年直接担起四百多斤重的鱼缸,老板们顿时都目瞪口呆了。
这个时代确实有不少大力士,为了讨生活,肩膀多次扛起三四百斤重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
特别是海鲜档这样需要干重活的地方,大力士也是不少的。
然而,许多年穿着光鲜亮丽,看起来个子虽然很高,但身材偏瘦,怎么就把四百多斤重的鱼缸给担起来了呢?
许多年并没有理会老板们,而是担起鱼缸先离开了。
走出华贵村,来到一处偏僻的地方,确认四下无人之后,这才立马把鱼缸里面的鱼和水给一起收进空间里面了。
没有汽车就是这样麻烦,他还得故技重施,再来两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