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竑看着训练场面,暗暗点头。

    仅仅不到半年时间,边塞的官军便训练的有模有样。看得出来,余玠这些人费了不少心血。

    “余玠,鞑靼大军,已经入侵西夏了吗?”

    不由自主,赵竑转到了西夏的战事上。

    “陛下,从吐蕃边境逃过来的商贾口中得知,鞑靼大军已经入侵西夏,如今正在攻打河西。”

    余玠轻声回道,心里暗自佩服。

    皇帝眼光独到,未雨绸缪,料的丝毫不错。

    蒙古大军,果然入侵西夏了。

    赵竑点点头,心里暗自嘀咕。

    也不知道西夏那边,会不会入宋境求援?

    若是能救了西夏,拓兵到河西走廊,那里的养马之所,便是大宋势在必得的宝地。

    按照他的历史知识,成吉思汗一旦病死,蒙古大军退回漠北,至少有两三年的缓冲时间,蒙古贵族间争权夺利,大宋边境不会有大的战事。

    这便是大宋养精蓄锐、恢复实力的良机。

    “崔相公,你看朕编练的新军如何?”

    赵竑笑着问起了身旁的四川制置使崔与之。

    “陛下文韬武略,运筹帷幄,洞察先机,老臣心悦诚服!”

    崔与之的话里,对新兵的战力还是有所保留。

    “崔卿,你倒是个实诚人!”

    赵竑哈哈笑了起来。

    军队之强大,首在军官。崔与之是老派官员,又是士大夫,自然不会体会其中的奥秘。

    强军之所以为强军,在于军纪森严,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令行禁止。更在于基层军官身先士卒,流血牺牲。

    完整的军官体系,配上划时代的火器,决战沙场,至少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吧。

    “陛下,如今鞑靼大军兵锋正盛,天下无敌。我朝宜练兵固塞,安抚百姓,不可轻言战事。陛下慎之。”

    崔与之看着赵竑,生怕这位年轻的皇帝意气用事,误了国事。

    “崔卿,你以为朕不想休养生息,让新政顺利推行吗?但值此大争之世,旁人根本不会给你从容应对的机会。许多时候,你想置身事外,但又岂能如意?在国家和百姓安全面前,朕必须未雨绸缪,以免大宋生灵涂炭,百姓为其所噬。”

    赵竑的脸色,又变的凝重。

    你安分守己,不代表就可以相安无事,不受外人的欺凌。

    缺乏战马,始终是大宋的短板。如果不能解决,机动性上的缺失,会极大限制宋军的战力。

    “陛下忧国忧民之心,老臣佩服之至。”

    崔与之肃拜一礼,心服口服。

    这位大宋官家镇定自若,不像是个头脑简单的武夫。听他那些慷慨激昂的言语,崔与之莫名地觉得,自己也变的热血沸腾。

    “各位卿家,原来蜀口四大戎司有战兵十万,战马有一万五千多匹,兵强马壮,军威浩荡。如今蜀口虽为两大戎司,但战兵不过两三万,还有不少老弱病残,战马不过四五千匹。朕意在利州两路恢复十万战兵,战马数万匹,以备将来的战事。诸卿一起努力吧!”

    要对外用兵,尤其考虑到交手的是战无不胜的蒙古铁骑,区区几万大军,似乎太过寡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