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

    “韦后、上官昭容皆以智谋不及公主,甚惮之”

    所以李隆基的入场相当清醒,他认识到自己并没有能力将这些太后公主全都扫除,那就干脆入局借力打力,毕竟双方在神龙政变当中合作的不错么不是?

    而且合作对象也确实是个单选题,毕竟李隆基也不可能去找韦后联手吧,人家那边都在做梦称帝了,你再去合作不是刨老李家祖坟嘛。

    总之,对于这桩合作太平公主也是乐见其成,史书形容她的态度是“公主喜”,并派了儿子薛崇简协助李隆基。

    万事俱备之后,李隆基的政变班子们才忽然惊觉不对:相王呢?

    实际上想也知道,李隆基又没生第三只眼,也没让人见面就拜的王霸之气,禁军肯听他的很大程度上还是看李旦的相王身份,毕竟兄终弟及这件事在宋朝之前也并不罕见。

    李隆基大义凛然的反驳,说咱们聚在这里是为了拯救社稷,若是事成那是造福天下万民,要是失败就请斩我以全忠孝,怎么能把我老爹牵扯进来让他担忧呢?

    而且李隆基进一步分析:要是请来了相王,那就是我让亲爹陷入危险,要是请了不来,那我们计划岂不是就泄露了?

    潜台词意思很明显:要是我爹不愿意干,难不成还能杀了?那可是太宗都没干的事儿。

    有理有据的一段话说的众人羞愧,于是事不宜迟,当晚众人就行动了起来。

    在周密的计划下整个事变可以说乏善可陈。

    李隆基率领亲信里应外合控制了皇宫北面的禁苑,随后麾下原属北门禁军的亲信直接趋入禁军营中带领人手直接斩了韦后的亲信,并登高一呼,称韦后毒死了先帝,咱们今晚要清君侧,拥立相王!

    “羽林之士皆欣然听命”

    随后李隆基稳得不行亲自接管了玄武门,控制了武库以及北门禁军,为进入宫闱的亲信提供支援,同时还能保证退路。

    但事情进展远比李隆基预想的要顺利,眼见禁军入宫清君侧,内宫的禁军也“皆被甲应之”,整个皇宫开始了对韦后的围杀。

    韦后本人惊慌逃窜,被一个禁军斩首提到李隆基马前邀功,安乐公主和武家仅剩的武延秀皆死于乱军。

    上官婉儿惊慌不已,掏出了李显的遗诏——就是指定相王李旦监国的那一份,希望双方能合作。

    李隆基觉得不怎么样,选择将上官婉儿斩于旗下。

    天亮之后李隆基披着甲去找老爹请罪,一见面爷俩抱在一起哭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

    李隆基说自己没有请示老爹应该降罪,李旦说我儿子安定乾坤再造社稷,是天下的功臣!

    流程走完了,爷俩相视一笑去宫中见已经被吓傻了的唐少帝李重茂,随后两人分工合作无比默契。

    李隆基派出禁军,仅用一天时间将韦后一党上上下下全部杀干净,少帝李重茂在李旦的陪同下去宫门外见百姓安定民心。

    政变发生在六月二十日深夜。

    二十一日韦后一党就被全部根除。

    二十三日李重茂在太平公主的帮助下,将皇位禅让给了李旦。

    二十四日李旦正式登基,李唐的天下似乎又重新安稳了起来。】

    刘备回想了一下大汉的“诛国贼”种种操作,再看看这唐朝仅用一日的“不留后患”之事变,最终也只能评价道:

    “倒是颇为熟练。”

    “那是。”

    张飞第一时间赞同兄长所言:

    “有前人演示,后人自可补缺也。”

    刘备一时间哽住,不知道三弟说的这个前人是指那李隆基的太公李世民,还是说这唐朝之前,包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