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李靖哑口无言,李世民大笑,直接插言语道:

    “守约还惦记这些?但有所欲看,求你师父便是。”

    “药师等百年后,可是要莅神位封天王的,河伯水君玄女瑞兽,皆须尊你师父调遣。”

    这番话语听得裴行俭双眼放光,当即便毫不犹豫道:

    “师父,我想骑麒麟!谒玄女!”

    李靖嫌弃的瞅了眼裴行俭:

    凉州时候看着还挺聪明的,怎么这时候反倒这般愚笨了?

    不过眼看光幕上已经开口,李靖也懒得计较,给徒弟留了个后脑勺,然后剥了一粒葡萄,专心致志看起来。

    认真算的话,今岁他从元正起便在忙于吐谷浑战事,此时才算真正难得的闲暇时间。

    【公元1100年初,年仅二十五岁的宋哲宗赵煦病逝。

    这位带宋官家,九岁登基,十七岁亲政,在位十五年间两次平夏城之战使西夏臣服,河湟之役收取青塘地区。

    对外展示武功,对内推行变法,虽然难称尽善尽美,但毫无疑问也算是北宋皇帝当中少有的异类,后世不少人更是评价哲宗在位期间是北宋最后的回光返照。

    为啥称为回光返照?因为哲宗病亡无子,秉着带宋开国时太祖太宗留下的兄终弟及的传统,哲宗次弟端王赵佶被立为帝,这位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宋徽宗,同时也是金国的昏德公兼天水郡王。

    继位之后的宋徽宗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了和宋太宗当初一样的窘境。

    同样的兄终弟及,同样的无先皇遗诏,同样对有权继承皇位的宗亲大加迫害。

    并且对百姓来说,宋哲宗这位少年天子成功开边一雪对西夏国的前耻,汴梁文人自多有怀念,有大胆者甚至将其类比太祖,于是捎带着的,关于宋太祖当初的真实死因的讨论又被重新翻了出来。

    宋徽宗没法向百姓证明宋哲宗真的是自然病亡,于是在当时他选了个最蠢的做法:

    崇宁二年,宋徽宗下诏将包括三苏在内十一人有关变法的文集一并严禁,并且额外添加了一本禁书:《湘山野录》。

    北宋时基层官员的执行力比起来明清时自然远远不如,因此官方的禁书反倒在民间愈发大肆传播。

    既然传播了,北宋百姓自然好奇这本书是怎么戳到宋徽宗肺管子了,对尚文风的宋朝来说这不是难事,于是很快,烛影斧声的1.0版本就呈现在了汴京百姓的面前。

    简单来说就是赵匡胤赵光义兄弟还是草根儿时碰到过一个了不得大仙儿,这大仙儿显了一点神通后当场算了出来:

    唉呀妈呀,您要当皇帝啊,您登基开国的时间我可都知道哦。

    有鉴于此,登基后的赵匡胤便一直在寻找这个大仙儿,直到十六年后去洛阳玩儿才又偶然碰到。

    赵大这次的问题很简单,想要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大仙儿也很有仙人风范,掐指一算道:今年十月二十日,大晴天的话你还能活十二年,否则趁早准备后事吧。

    紧等慢等到了这一天,让赵大心焦的是中午还晴的好好儿的,到了傍晚忽然就开始下大雪,怎么也止不住,皇宫的积雪有几寸厚。

    眼见这样,赵大赶忙命人将宝贝弟弟召进宫并且轰走了闲杂人等,然后兄弟对饮至半夜差点没把赵二灌死,烛光把两人的影子投到了窗户上让内侍们看得清清楚楚,这便是“烛影”。

    两人喝到半夜,赵大不知忽然抽什么风,用柱斧在地上划拉,并大声对赵二说“好做!好做!”,这便是“斧声”。

    完了后赵大就直接睡觉去了鼾声如雷。

    赵二呢留宿于宫中,直到次日凌晨鼓敲五通而殿内没动静,内侍们这才发现赵大已经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