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诸葛武侯无愧千古奇才之名,果有令人醍醐灌顶之见!”

    听闻阎立德如此说,站在一旁的李世民脸上顿时浮现一丝与有荣焉的骄傲之色:

    “然也!”

    阎立德赞同的猛点头,随后解释道:

    “青海之役,除开炮身不坚外,士卒多称填药难也。”

    “火炮中药粉填者寡则炮声无力,填者益又反倒难燃也。”

    “五雷署皆以为,当根据炮身大小计算药粉用量,列入炮营典法。”

    “武侯则称,火药难燃非因填药丰益,乃是因火药粉之间无间隙也。”

    阎立德愈说愈兴奋,他原以为火药粉研磨愈细则愈佳,武侯用灶中生活须通风的简单道理告诉他,火药之燃亦需气也。

    此刻阎立德恨不能光幕赶紧散场,他要赶忙回去尝试一番。

    因为他有预感,武侯所说很可能是真的。

    李世民听的不是很懂,但眼看阎立德如此激动也知定是紧要之事,于是也堆出笑容点头称赞:

    “善。”

    随后想起一事追问道:

    “既得武侯提点,可有报之?”

    阎立德赶忙点头:

    “铭武侯火炮火药提点之恩,臣以五雷署火药配方谢之。”

    李世民这才点点头道:

    “那便好。”

    …

    孔明伸了个懒腰,看着面前本子上记载的密密麻麻的文字,脸上露出一个笑容:

    与这阎立德之交流,果受益匪浅也。

    同时也暗暗咋舌这唐之富裕。

    如今玄德公虽一路连胜,但还未进中原得膏腴之地,故而麾下粮草、盐糖、纸铁锦煤等皆需精打细算。

    铜连用作铸钱都不太够,铁需铸刀兵农具工学器件,自无余裕如那唐动辄消耗数百斤铸炮,拉到青海试其成色。

    去岁虽知火炮之利,但受限于物资的捉襟见肘,孔明也只能用有限的铜铁铸造小炮尝试,反复验证猜想。

    在孔明看来,方才与这阎立德交流可谓是久旱逢甘霖。

    唐朝在青海之战当中简单粗暴试出来的最好用的炮型,阎立德皆毫不藏私统统告知。

    孔明自己此前铸炮时的一些天马行空的猜想,阎立德皆要去验证。

    末了这阎立德还赠送了几份新的火药配比,据说乃是转研火药之有司的成果。

    “唐之君臣,皆良善也。”

    孔明叹息道,随后觉得自己好似忘了点什么:

    一开始因何谈到这火炮的来着?

    …

    汴梁当中,赵匡胤头一次庆幸安排了多个小黄门抄录记要,否则方才这诸葛武侯与阎立德那又快又密的交流,定然会有所遗阙。

    但随即便又有点烦恼:

    唐太宗说好的要教他那“盛唐神威炮”呢?

    结果后来净忙着与那武侯交流了,他根本插不上话!

    再一回头便是与赵普的大眼瞪小眼:

    “则平可知,朝堂中可有懂这兴宋神威炮之人?”

    赵普在心里赞叹了一下官家的改名,随即便肃容建议:

    “陛下或需重振工部,或需祛将作监之寄俸官。”

    作为赵匡胤的得力助手,赵普对如今朝廷的有司结构自是清楚得很,简单来说就是大处承唐,细处按需修改。

    比如虽设工部,但职权实际上被三司瓜分。

    比如虽同样有设将作监、都水监、司天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