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桐的精准参数要求做指引,半天的时间,仪器调整到位,随着吴桐一声实验开始,实验团队开始运作起来。本次实验,由吴桐为主导,成华南为副手,陶然、阮成旭几位核心人员辅助,张博做仪器操作支持,其他人员暂退一步,留作备用支援。

    “开始,陶然、旭哥,准备聚丙烯晴····”

    实验正式开始,几位实验人员按着吴桐的指令,一步一步制备出前体原丝。原丝开始进行预氧化处理,这一步,是将原丝的线型分子链转化为耐热的梯形结构,同时,也是为后面的碳化流程,起到固氧固碳的作用。

    “温度均匀保持在242摄氏度!”吴桐紧盯着实验,做着精准数据调整。

    这个温度,是此材料最佳预氧化温度,在242℃时,张谦按着她的要求,克服困难搭建的预氧化处理炉内,含氧量急剧上升,在其中化学反应生成。

    八十分钟后,一系列的环化、氧化和脱氢等反应,在这个过程中,PAN在化学反应下,脱去大量小分子,发生结构变化。

    他们检查到了所需要的共轭反应,预氧化成功!

    原丝经过预氧化的制备,化身成为进一步的预氧丝。颜色也从最初的白色,经历了淡黄、米黄,浅棕,深棕,最终变成了黑色。

    “目前预氧丝氧气含量为8.78%!”陶然做过检测后,精准的报出实验数据。

    “开始下一步低温碳化流程!”吴桐再次下达指令,操作台上,实验人员按着指令精准操作。吴桐在300-800℃之间,划分出数个温度区间,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逐步对预氧丝进行着碳化反应。行成最初的乱层石墨结构。

    “操作谨慎,保持排气口通畅,小心废气和热油!”在这个阶段,预氧丝发生热解和缩聚反应,会产生不少的废气和焦油,得通过排气口及时排除,保证实验的稳定。

    低温碳化逐步完成,接下来是1400-2000℃的高温碳化,均衡温控会维持在1800℃左右,乱层石墨结构形成,此时,分子结构,已经发生了她预期的变化。

    (本章完)